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图文巧搭配,让儿童图画书更有趣
图文巧搭配,让儿童图画书更有趣
发布时间 : 2023-03-23 12:49:32
访问量 : 
【字体: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扫 二维码便可分享朋友圈

在儿童图画书阅读中,大家都非常强调图文结合。那么,图画和文字是如何结合的呢?图文结合中是否会生成新的信息呢?这也许是我们阅读图画书需要注意的地方。

最近阅读图画书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图画书强调的“图文结合”中文字和图画是如何共同完成一部作品的。加拿大儿童文学研究者佩里•诺德曼认为:  在讲故事的图画书里,文字的特征是简洁而不具有细节的。这些文字总是要依靠相伴随的图,才能提供具体的意义。

一般来说,图画书的文字是简洁克制的,不能像小说的文字那样肆意描写、刻画、铺排;要有间隙的,叙述的内容不能太密,不能将动作、细节、内容描述得淋漓尽致。它要给图画提供可能的空间,使得图画既是一种展示,也是一种补充,同时还是额外信息的提供者。那么,文字的间隙究竟在哪里呢?图画能提供什么样的额外信息呢?我尝试以最近读的《小鱼散步》《小熊快跑》和《下雪天》三本图画书,来剖析文字的间隙与图画的额外信息。

首先,克制的文字中需要丰富行动、场景细节的图画,来营造文本世界的环境。

例如,图画书《小鱼散步》第一部分。图画着重表现的是女孩小鱼和爸爸在家中对话。图画中的小女孩正对着读者,而一个中年男性则背对着读者。从图画来看,二者是在家庭环境中对话。由图画展示了环境和主要的角色。而文字则隐去了角色,直接呈现对话的内容,交代了图画人物的关系。

对话内容中的“出去玩”“买鸡蛋”则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前进,表现了图画不能展示的下一步行动。二者结合,动态地呈现了图画书的故事性开头,立体、丰富地展现了故事发展的人物、环境和背景。

又如,在图画书《小熊快跑》中,开场交待了故事的起点,明确故事发生在清明时节的南方这样一个时空位置。图画在展现这个时空位置时,通过层层叠叠的吊脚竹楼展示了繁华的景象,将其定位于赶场这个空间。图画并未完全按照文字展示“春雨不停地下,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的正面场景,而是设计了以下一些场景细节如:塑料篷布上的积水;戴着斗笠的稀疏的行人;屋顶上新旧绿色的竹叶。

好的图画书不仅图画展现文字的场景还会细化其表现内容,从多个角度提供额外信息,强化文字给予的信息。

       其次,有限的文字中图画的暗示丰富图画书的叙事层次。

       在《小熊快跑》中,文字中未曾出现“妈妈”这个角色。但是,图画作者创作时,却让作者在赶场经历的文字间隙中找到了“妈妈”。在普遍的经验中,儿童很难独自一人去赶场。图画中妈妈的出现,在放生小熊、人与动物和谐的主线之下开辟了母爱的叙事支线。

 例如,有一个场景图画中出现三组人,妈妈伸手奔跑的动作,为故事增加新内容,改变了原本文字叙述的一部分内容,从视觉的角度增加叙事的丰富性。这与后面小熊与妈妈再相见的场景相呼应。这既是逻辑上的补漏,也是画者试图在童年与生态的文字叙事中找到间隙,表现母爱,表现童年对母亲的依恋。

最后,文字和图画的叙述节奏构成错位关系。

例如,图画书《下雪天》中,雪掉在彼得头上之前的情节,有两幅图片来表现。第一幅图——“哦,是一根树枝!”,用文字回应前面图画呈现的捡到东西的悬念和画出三道线的原因。图画则呈现了小男孩面向积雪的树,伸着树枝,是一种准备动作,已经进入文字叙述的下一步了。图画提示着读者,下一个紧张的情节即将发生。在下一幅图时,文字——“树枝正好可以用来拍打树上的雪”,并未明确男孩的行动,只阐述树枝的作用,回应了上一幅图的准备。而此时的图画则是小男孩正在拍打,图画叙述节奏抢先一步。为了表现正在进行,树枝上的雪夸张地飞了起来。这又提示着下一步情节的发生。到了下一页,文字叙述“雪掉下来——啪!——掉在彼得的头上”,与图画中雪落到头上的叙事保持一致了。而前几页的错位在设置悬念和提示情节方面,有助于帮助儿童读者进行猜测——证实,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也让叙事在错位中获得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