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北山石窟开篇之首,通编为1号的塑像,雕刻的是一位历史人物韦君靖,他是北山石刻的第一建造者。塑像右侧编为2号的是《韦君靖碑》(简称《韦碑》),分上下两部分,上部是碑文的主要内容,下部序署145名节级将校名衔。此碑建于大唐乾宁895年,碑文记载了韦君靖的生平事迹、他参与“三川之战”的史实、唐末川渝历史、永昌寨建立及北山石窟始造由来。
《韦碑》是前守静南县令胡密撰文,关于韦君靖的生卒年代没有明确记载,据碑文了解韦君靖在唐末时期是昌州刺史,充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挥静南军使。古昌州指当时大足、永川、荣昌一带,普州指安岳、内江,渝指重庆,合指合川,四州指川东这一带地区。
韦君靖的雕像留下了他当时的历史面貌,他头戴一顶软角幞头,身着唐朝官服、脚蹬朝靴,双手持笏于胸前。韦君靖是陕西长安县人,汉丞相之后,才能出众,闻名于当世。他最早为荣昌县令,在唐末,黄巢起义,皇帝僖宗入蜀避乱,导致唐朝国力大衰,而且藩镇割据,灾害连年,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韦君靖在“四海波腾,三川鼎沸”的混乱局势下,以平息叛乱和保境安民为借口,召集义军,拥兵自立,攻城掠地,先后三次参与蜀中“三川之战”,首次参与高仁厚镇压涪州刺史韩秀升起义,第二次参与平定东川节度使杨师立叛乱,第三次与王建平定西川节度使陈敬瑄部将山行章反叛。由于战功显赫,皇帝下诏书褒奖韦君靖,给他封官加爵,授他为昌州刺史和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挥静南军使。自此韦君靖坐镇昌州,权控东川,成为领率四川东部地区的一位军事指挥官。
碑文中还记载了他安抚天下的政绩,韦君靖重视人才,清正廉洁,尊老爱幼,团结官员,赏罚分明,深得民众爱戴,让当地百姓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士马虽精”,“城栅未固”。他选择在龙岗山(今北山)安营扎寨,修建永昌寨以巩固政权。同时为寻求精神上的安慰,以保福寿延绵,疆土平安,在此开凿佛像。
此后,民众纷纷效仿,唐宋时期达至鼎盛。
关于韦君靖的生平史迹和他参加“三川之战”的几次大的战役在碑文中皆有详尽记录,“三川之战”在《资治通鉴》《新唐书》和《旧唐书》中也有记载,不同的是,史书中记述的“三川之战”,并未见韦君靖的身影。因此,《韦君靖碑》的出现,可证史之遗,补史之阙。而且,该碑的出现,不仅可让后人见识到唐人的精彩笔墨,了解到当时烽烟云起的战况,还可见识到韦君靖和他的节级将校效忠于唐朝的披肝沥胆之心。
读《韦君靖碑》,让人铭记历史,珍惜当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