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以修身为本”:《大学》的人生智慧(下)
“以修身为本”:《大学》的人生智慧(下)
发布时间 : 2021-05-30 01:25:22
访问量 : 
【字体: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扫 二维码便可分享朋友圈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大学》

三纲领、八条目是对《大学》思想的概括。三纲领是指“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而八条目则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条目可以分为前四目和后四目两部分。

《大学》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这是八条目的前四目,可以视作“明明德”的具体展开,其中,“修身”是基础,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出发点。

八条目的后四目是“修身”的具体实施路径,如《大学》曰: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关于“致知”和“格物”,根据朱熹的解释,我们可以将“格物致知”理解为,穷究事物之理以获得真知。在《大学》看来,穷究事物之理就可获得真知,获得真知就可意念真诚(“意诚”),意念真诚就可内心端正(“心正”)。在此基础上,一个人才能真正称得上“身修”,而家齐、国治、天下平的实现才成为可能。

《大学》曰:“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本”就是修身,“末”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强调从天子到平民百姓,一切都应该以修养自身的道德(“修身”)为本。

《大学》又曰:“富润屋,德润身。”这说明,人人都应该重视道德修养,因为如同房屋需要靠财富来装饰一样,人的身心需要靠高尚的道德修养来修饰。

简言之,《大学》倡导人们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同时指出“修身”不仅事关个人的修养,还是家庭、社会和整个国家的和谐安定基本保障。

《大学》中的思想彰显出中华文化之“崇德”精神,正如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所言:“融国家于社会人伦之中,纳政治于礼俗教化之中,而以道德统括文化,或至少是在全部文化中道德气氛特重,确为中国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