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庄周梦蝶”:《庄子·齐物论》的人生哲学(下)
“庄周梦蝶”:《庄子·齐物论》的人生哲学(下)
发布时间 : 2021-06-06 12:17:12
访问量 : 
【字体: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扫 二维码便可分享朋友圈

“庄周梦蝶”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成语,而且流传了两千多年。但“庄周梦蝶”到底具有什么含义呢?体现的是庄子怎样的精神追求呢?如今又有什么价值呢?这些问题的答案需要回到《庄子·齐物论》中寻找。

“庄周梦蝶”是《齐物论》中的最后一个寓言,它从某一天晚上庄子在梦中变为一只蝴蝶讲起。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昔者”即夕者,“喻”同愉,“适志”即快意。有一天晚上,庄子在睡梦中变为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悠游自在,完全不知道自己原来是庄周。忽然醒来,发现自己分明就是庄周。这是“庄周梦蝶”的表层含义,关于其更深层的含义,庄子紧接着说: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不知道是庄周在睡梦中变为蝴蝶,还是蝴蝶在睡梦中变为庄周?庄周和蝴蝶必定是有分别的。这种转变叫做“物化”。

“梦”在庄子哲学中,被用来说明人应该超越分别、欲望的道理,如: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在梦中饮酒作乐的人,醒来后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会伤心哭泣;在梦中伤心哭泣的人,醒来后通过打猎而获得快乐。庄子的意思是,梦中感到的快乐也好,悲伤也罢,都是虚幻不实的,它们本身没有什么分别,因为快乐、悲伤都是欲望得到满足与否的表现,欲望得到满足就快乐,否则就悲伤。“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的意思是,具有智慧的人才知道人生就是一场大梦。庄子的言下之意为,现实中的种种分别是人为的、不真实的,与人的欲望息息相关,所以庄子倡导人们超越欲望、超越分别,以明净之心映照万物。

庄周与蝴蝶毕竟是有分别的,这是一种分别的眼光,是人为的区分。而不知道是庄子在睡梦中变为蝴蝶,还是蝴蝶在睡梦中变为庄子,这是超越分别、超越人为区分的态度。这种态度破除了物我两分,将庄子和蝴蝶看作本无区别的一物,他们本质上是相通相融的,因为他们的生命本质都是“道”,是“道”的化生与显现。庄子将此称为“物化”。

简言之,“庄周梦蝶”表面上讲的是庄子在梦中变为蝴蝶的故事,但其深层含义是倡导人们将自我提升到“道”的境界,以万物齐同为一的态度将宇宙万物视为一个生命整体,从而超越功利欲望、区分对待,养成宽广豁达的心胸、光风霁月的气象和空明虚静的精神,真正实现人生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