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制作,一半在人,一半在天。烧制就是这后一半,是做陶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电 烧:荣昌陶烧制,温度一般控制在1150——1200度,现在一般用电窑烧制,设置好程序,8个小时烧成,呈色稳定,为枣红色,或红白相间。
柴 烧:最有趣的还是柴烧,即利用薪柴为燃料烧成。柴烧是一种古老的技艺,成品有一种温润、敦厚、内敛的美感。
柴窑烧陶时,完全燃烧的灰烬极轻,随着热气流飘散。当温度较高时,木灰开始溶化,木灰中的铁使陶坯中的铁形成釉,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变化,这种方式形成的釉被称为“自然落灰釉”,温润的自然落灰釉乍看不起眼,但越看越耐看,这正是柴烧作品的迷人之处!
"自然落灰釉"—— 柴烧的迷人之处
荣昌陶柴烧,选用的是本地上等的松树和青岗树为煅火料。或许与安富镇的土质和气候有关,寨子山上的松树和青岗树油脂含量特别高,烧制过程中,燃料中缸炭的油气在窑炉内慢慢地挥发,让每一件陶都能一点一点地渗透油火,出窑时每件陶品表面都油润光亮,未上釉却如同釉的质地一般。
柴烧有几个特点:第一,烧制时间长。一般需三到五天,有的要烧一周,期间需不眠不休轮班投柴,加柴的速度和方式、薪柴的种类、空气的进流量等细微因素,都会影响窑内作品的色泽变化。在长时间的烧制过程中陶土中的铁元素释放于器物表面,使用起来能起到软化水质的作用,加之表面的毛细孔能除异味,可使茶味更醇厚;第二,成品率低。要么烧变形了,要么烧裂了,要么壶盖与壶身黏在一起,怎么都打不开盖。好不容易敲开了,壶敲烂了……再有经验的师傅也无法预料结果;第三,富有艺术感。由于坯放在窑内的位置不一样,离火的远近不同,温度也不一样。由于“窑变”,常有阴阳面,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有的光亮如镜,有的如油彩般的凝重,件件孤品! 由于柴烧需日夜值守,冬天,带娃儿的窑工们就让娃儿睡在窑边上,一是暖和,二是不误看窑添柴。
不少人喜欢裂纹釉,即冰裂纹,这种效果源于宋代的哥窑。裂纹釉的产生,最初是偶然的,釉面龟裂原是烧成中的一种缺陷,但有些制品的釉面龟裂很特别,纹路均匀、清晰,布满器面,给人一种新奇的美感,于是人们就从中得到了启发,总结经验,有意识地去造成这种釉面的裂纹,这样就逐渐创造出了裂纹釉。
今天,由于环境、场地等因素的制约,柴窑变得越来越稀缺,一件柴烧珍品壶可卖到上万元。对制陶人而言,除了卖个好价钱之外,更有柴烧的过程带来的超越物外的精神愉悦,柴烧“窑变”所产生的美感以及给人带来的惊喜或沮丧等体验是陶瓷艺术区别于其他纯艺术、设计艺术的独特魅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