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历史一刻】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国家主席首次进行的宪法宣誓
【历史一刻】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国家主席首次进行的宪法宣誓
发布时间 : 2021-12-03 20:39:40
访问量 : 
【字体: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扫 二维码便可分享朋友圈

宪法:2018年3月17日,当选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宪法庄严宣誓,这是人民共和国国家领导人首次进行宪法宣誓,这历史性的一刻,深刻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应该说,在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宣誓仪式由来已久,但是宪法宣誓却是近代民主法治的产物。1215年英国《自由大宪章》,这份人类历史上第一份宪法性文件,首次记载了宪法宣誓。1787年制定的美国宪法正式规定了宪法宣誓,成为世界上第一部确认宪法宣誓制度的宪法文本。

新中国多部宪法一直没有规定宪法宣誓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定,各地陆续要求公职人员就职时向宪法宣誓。2018年现行宪法迎来了第五次修改,这次修改一个亮点,就是增设了宪法宣誓制度,明确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2018年3月17日,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了宪法宣誓,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国家主席首次进行的宪法宣誓,这一重要历史时刻在全国人民心中留下了深刻记忆。因为这是我们国家领导人,首次以人民看得见的方式,向人民作出了“忠于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庄严承诺。

那么,我国宪法修改为什么要增设宣誓制度?国家主席进行宪法宣誓又有什么样的重大意义?在我看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家主席庄严宣誓“忠于宪法、维护宪法权威”。这不仅是国家领导人以实际行动向全党全国人民郑重地宣告“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坚定决心。同时也是以实际行动践行“党既要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党也要带头遵守宪法,党员干部要自觉遵守宪法”这一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理念。

第二,国家主席向宪法宣誓是尊崇法治的具体表现。宪法是最高法,尊崇宪法,维护宪法权威,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正如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第三,国家主席向宪法宣誓是一堂最好的“宪法公民教育课”。虽然这一仪式看似简短,但是其影响却是深远的。因为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群众真诚的信仰,国家主席带头以公职人员身份向宪法宣誓,有助于营造全社会尊崇宪法、维护宪法的良好氛围。

总而言之,国家主席履行宪法宣誓仪式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只有宪法深入人心,宪法实施才能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才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国家根本法作用,才能让宪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科普进一步(荐读)

如果您对“宪法学知识“和”宪法事例“感兴趣,想要更进一步了解的话,【社科5分钟】推荐您关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每年年末举行的十大宪法事例评选活动,相关内容还可进一步关注胡锦光教授每年出版的《中国十大宪法事例评价》,该书对相对有影响的国内宪法事例进行了深刻的评析,在阐释法治知识的同时,又剖析了宪法事例,引发思考,非常值得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