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深刻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
深刻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
发布时间 : 2022-01-14 13:25:10
访问量 : 
【字体: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扫 二维码便可分享朋友圈

当前,国家安全的内涵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国家安全的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国家安全总体增容,外延不断扩大;影响国家安全的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家安全,深刻总结国家安全的基本经验,科学把握国家安全的内在规律,敏锐洞察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刻揭示了中国国家安全的本质,实现了我们党在国家安全理论上的历史性飞跃。

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为更好地适应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2013 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决定,设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2014年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将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作为国家安全工作的决策和议事协调机构。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正式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指出:“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全面性,其吸收结合了古代中国国家安全思想、近代西方安全理论、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不断探索的国家安全思想,可以说是贯通古今、兼容并包。总体国家安全观符合保障国家安全的现实需要,使国家安全工作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牢牢把握了国家安全的全局,实现了对国家安全工作的全面指导。以人民 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五大要素共同构成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对立统一、同则不继的有机系统。准确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和要义,是国家安全工作开展的前提与基础。

一、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不仅是唯物史观和党的性质宗旨在国家安全领域的必然要求和集中体现,也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根本目的所在。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必须理解人民安全的深刻内涵,认识到人民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根本性地位,才能进一步开展国家安全工作,在工作中切实保护人民的利益。十八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重视国家安全的同时,无时无刻不将人民安全放在国家安全的首位。人民安全可以概括为客观层面人民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主观方面人民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即文化繁荣、人民心理健康。而实现主客观目标有赖于国家和社会的共同维护。在我国国家安全工作中,维护人民安全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一直以来都是党的重要工作,也是维护人民安全的最根本要求。

二、以政治安全为根本

政治安全主要包括一个国家的政权安全、主权政治制度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等要素。对我国而言,政治安全具体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维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等。政治安全是我国国家安全之根、之魂、之本。其核心是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维护政治安全的关键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维护政治安全的根本政治保证。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确保中国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关键所在,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在坚持根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重视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把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不断推进制度体系完善和发展。政治安全,把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不断推进制度体系完善和发展。

三、以经济安全为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安全的方方面面都与经济密切相关,离不开经济基础。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表明,经济实力的强弱不仅影响政治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而且关系国防军事等领域建设的财力保障。自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经济互动日益增多,经济竞争成为大国竞争的主战场,不定期出现的经济领域的危机、摩擦和制裁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突出问题。这就使得经济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凸显。虽然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互动目前呈现出立体化趋势,但在未来的较长一段时间里,其核心部分仍然是经济因素。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国情和发展需要,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近几十年经济的飞速发展,就是目前经济制度适宜中国发展的最好证明。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过程中,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以实践推动基本经济制度发展和完善。

四、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

其一,现阶段,保障军队的安全与稳定首先要从军队的安全管理入手。新军事革命已经进入发展阶段,美、俄等国纷纷开始验收初期军事改革成果。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快军事创新型改革,从管理体制、技术形态、作战方式方法等方面开展军事创新,全面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为实现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努力奋斗。鉴于此,必须积极融入全球军事变革的大潮,抓住机遇,提高军事能力,打造维护国家安全的利刃和坚盾。其二,文化是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它能起到粘结人民精神共识的重要作用,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是“国家大战略的根本价值系统”。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亡则国家亡。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 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开放环境下维护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维护文化安全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其三,社会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形式,社会安全是生活在社会之中人的安全的根本保障。另一方面,社会与国家之间联系紧密,社会的不稳定对国家安全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新形势下我国社会面临的 威胁和挑战增多,各种威胁和挑战联动效应明显。为此,要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利益关系、促进各阶层和谐共处。同时,也要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妥善处置公共卫生等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突发事件,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安定,最终实现人民安居乐业。

五、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

纵观全球局势,虽然局部地区仍战火不断,但整体国际形势基本保持稳定,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推进,国家间的联系愈加紧密,国家安全也开始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发展。与此同时,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必须以国际安全为依托, 紧跟全球大发展、大变革的浪潮, 将中国的发展和安全推向新的高度。我国深谙国际安全的重要意义,绝不支持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也绝不会陷入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我国会坚持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注重维护本国安全利益的同时,注重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五大要素反映了国家安全的整体状态。其构建的国家安全体系具有全面性的突出特征。构成国家安全体系的各个领域是国家安全体系的基本要素,不同要素相互区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国家安全系统。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构成国家安全体系的国家安全领域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与变化之中,开放性、 发展性是国家安全体系的动态特性。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构建的全面、系统、发展的国家安全体系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思想,是与其他国家安全观区分的显著特征。因此要以宏观视角看待国家安全,以全局化的眼光研究总体国家安全观,从体系化的方向分析国家安全内部与外部的联系和发展,通过分析其全面性、系统性、开放性、发展性的特点对 国家安全进行总体把握,以更加全面的视角看待国家安全问题,以更加准确的要义指导国家安全工作的开展。

(作者马方系重庆市新型重点智库西南政法大学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