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资源利用、红色基因传承工作。2017年,中央关于加强地方党史工作的意见和市委《实施意见》进一步提出了“加大党史遗址保护开发利用力度,加强党史纪念场馆建设”等要求。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为重庆积极打造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创新高地、推进红色基因传承提供了重要遵循。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长征国家公园(重庆段)以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中央红军)长征线路为主,兼顾红二、四方面军长征线路。涉及綦江、酉阳、城口、黔江、石柱、秀山、彭水等7个区县。其中,綦江、酉阳、城口3个区县为主体建设区,其他4个区县为拓展区。
重庆红军长征纪念馆等重大项目落户綦江,綦江区打造重庆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创新高地、重庆重要红色文化高地是应时而动,顺势而为。既有利于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利于更好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綦万一体化同城化融合化发展,主动融入成渝地区现代产业体系,以綦江丰富的文化资源串联起川渝黔“珍珠链”。
一、丰厚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
綦江红色资源十分丰富,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是川渝黔边红色的摇篮,在重庆现代革命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全区革命遗址和纪念场馆达到162处,其中39处已收录于《重庆市革命遗址通览》。
(一)綦江拥有独特的长征文化资源。綦江是中央红军长征在重庆的唯一过境地,是遵义会议的最前哨,在此奏响了四渡赤水的前奏曲,为中央红军实现伟大转折提供了重大保障和支持,是三大主力红军在重庆活动的重要节点。红一军团司令部旧址、红二团指挥部旧址、石壕红军烈士墓、红军桥等诸多长征遗址遗迹,不仅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也是推动綦江红色旅游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文化资源。
(二)綦江拥有丰富的革命人物资源。这块红色的土地涌现出诸多的仁人志士和革命英烈,有被杨尚昆尊称为“革命启蒙老师”的邹进贤烈士;有毛泽东同志高度赞扬“是一个好干部”、习近平同志高度称赞“英勇善战,屡建功绩”的中国工农红军创建初期著名的军事指挥员王良烈士;有刘少奇、方志敏的亲密战友王奇岳烈士;有被周恩来称赞为黄埔“霍氏三杰”的霍步青、霍锟镛、霍栗如烈士以及红岩英烈明昭等。
(三)綦江拥有深厚的革命历史资源。有重庆第一个党支部之称的中共綦江支部是党在重庆地区开始有支部一级组织活动的显著标志。她与几乎同期建立的中共重庆支部一起,为党在四川的统一领导机关——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的建立作了重要的干部和组织准备。綦江地方党组织领导开展的革命斗争影响范围广、意义深远。
二、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2009年,綦江县委、县政府提出打造“红色綦江”“全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县”“全市及周边地区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近年来,綦江区委、区政府把红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上升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的高度来推进,扎实推进“3+X”红色文化资源项目建设,着力打造重庆重要红色文化高地。2019年7月,王良故居完成修缮并对外开放;2021年1月,中共綦江支部旧址(邹进贤故居)完成修缮并对外开放;2021年6月,王良同志纪念馆(綦江革命历史陈列馆)建成开馆。电影《东溪突击》《王良军长》成功上映。红一军团司令部旧址完成保护修缮并对外开放、红二团指挥部旧址完成保护修缮,重庆红军长征纪念馆建设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在不断取得新成效的同时,綦江区仍面临专业力量薄弱、红色资源挖掘研究深度不够,品牌亮点缺乏、红色资源项目推进不快,保障要素不足、红色资源保护管理开展不力,利用成效欠缺、红色资源传承创新开发不多等问题。为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保障,持续完善体制机制。成立区级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重庆重要红色文化高地建设领导小组),完善议事决策程序,统筹全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传承创新工作,抽调精兵强将,常态化推进项目建设工作,创新纪念场馆和精品旅游线路管理、营运机制。
(二)突出重点,打造綦江红色名片。联动王良同志纪念馆(王良故居)、国家长征文化主题公园重庆段綦江主体建设区(重庆红军长征纪念馆)、中共綦江支部旧址(邹进贤故居)和李世璋旧居等建设、管理和营运工作,启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开发形式多样的参观、学习、培训、体验项目,努力把綦江培育成为“重庆重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重庆长征体验目的地”。
(三)加大投入,提升红色资源竞争力。整合多方资源和力量,落实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专项经费,制定有切实可行的保护开发利用机制,组建一支由区级、市级、国家级党史、文旅专家、学者组成的綦江红色文化团队,搭建全国知名的权威研究平台,开展专项课题研究,深挖綦江红色资源和旅游资源,在全国、全世界讲好綦江故事、重庆故事。
(四)加大融合,着力打造红色线路。学习和借鉴井冈山、延安、遵义等全国典型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的模式,推动红色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努力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打造遵义—綦江—习水“红三角”旅游带,加强与重庆红岩联线、遵义会址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等周边及全国红色景区景点合作,推进川渝黔红色旅游联盟建设,打造集红色研、学、游于一体的重庆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逐步形成区域红色旅游基地。
(五)加强宣传,扩大红色资源影响力。启动渝南黔北影视基地建设,制作一批红色精品影视作品,进一步提升“到綦江,走重庆的长征路”“一碗羊肉汤·情暖长征路”“王良故居·乡愁永城”等綦江红色品牌,借助中央、市级、区外媒体及新媒体持续发力,用宣传的传播力来壮大綦江红色资源的影响力,不断提高綦江红色资源和红色旅游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