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笔墨丹青中的传统绘画 ——《簪花仕女图》
笔墨丹青中的传统绘画 ——《簪花仕女图》
发布时间 : 2021-05-06 17:33:40
访问量 : 
【字体: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扫 二维码便可分享朋友圈

上一期,我们一起欣赏了宋徽宗仿画的唐张萱《捣练图》,看到了画家在同一卷面上安排12位女性人物姿态的功力。除了人物姿态之外,画家对于细节的处理也十分用心,比如烧火女子手中的团扇,扇面上还画着雪地鸳鸯,火盆中还插着拨炭的火筷子,甚至熨斗柄上的花纹都画了出来。至于每位女性的发饰、妆容和衣裙,就更是刻画得细腻精致,各有风情。故而以张萱为代表的唐人仕女图画家,为我们留下了观察唐代服饰的重要资料。

《簪花仕女图》,绢本,设色,宽46厘米,长180厘米,体量与《捣练图》差不多,今藏辽宁省博物馆,也属于清代宫廷的旧藏。虽然绘制年代一直有争议,但它毋庸置疑是不可多得的人物画经典之作。

面上六位女性的身材按四大两小处理,两位小一点的女性,其一是按透视法近大远小的原则画出的,另一位则是身份较低的侍女。其余的四位贵妇身着红裙,外罩轻薄的纱衣,或逗引小狗,或采摘花朵,或摆弄衣裙,身边还有仙鹤和茱萸花,俨然一幅悠然自得的消暑姿态。

画家对于五位贵族女性形象的服饰刻画十分细致入微,仔细观察,会发现她们头上簪着的花朵都不是一样的,从右至左分别是牡丹、荷花、绣球和芍药——当然,也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些花朵是后人所加。

唐代女子爱红裙,因常用石榴花来染制红色布料,故而红裙又被称为石榴裙。唐人有许多诗句都描写到石榴裙,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恐怕要数当时在感业寺出家的武媚娘写给唐高宗的那句“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了。我们现在常说的拜倒在石榴裙下,就是从唐朝人那里流传开来的。

除了仕女图,唐人还开发了许多其他的画作题材,其中不乏精品,下一期,我们将为您讲述韩干《照夜白图》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