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长江三峡地区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研究
长江三峡地区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研究
发布时间 : 2023-12-04 09:37:29
访问量 : 
【字体: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扫 二维码便可分享朋友圈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陈代斌教授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长江三峡地区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研究》(项目批准号:17XSH009,结项证书号:20221491),最终成果为专著《长江三峡地区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研究》,该成果将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于2023年公开出版,属“十四五”国家规划重点图书。课题组成员:谭工李勇华苏绪林张建忠郑波黄玉静骆继军刘方方秦建设边晓静、周雪峰田红兵罗红柳蒋飞谭忠乐。

一、成果的主要内容

(一)目的和意义

1. 成果之初衷

成果立足三峡地区,立足三峡文化,让三峡地区医派与三峡地域文化同频共振。将深厚的地域文化融入地域医派建设,唤起医家之间的心灵共振,有益于地域文化的繁荣兴盛,医派的发展会得以根深蒂固、枝繁叶茂。成果让三峡医派特色与实践交相辉映。医家以弘扬自身医派的学术特色为己任,刻苦攻坚,兼收并蓄,经得起考验,经久不衰,历久弥新。成果让三峡医派如同“百年老字号”一样,继续以卓越信誉、优良口碑在三峡地区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2. 果之目的

“三峡医派”是中医药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地域性医学流派,有必要对其进行专门史的梳理。深入挖掘三峡本土名医名家原创思维,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继承三峡本土名医名家学术思想和临证用方用药经验,促进三峡本土中医药学术繁荣和中医药事业发展。

3. 果之意义

包括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更好地发挥三峡地区得天独厚的中医药资源优势作用;让三峡名医群体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更好地发挥护卫保障作用;将三峡医派宝贵资源实实在在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

二 成果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

(一)主要内容

1. 医派要素

包括展示各个医派形成背景、学术思想、诊疗特色、学术传承、传承脉络及年谱等相关内容;全方位反映三峡医家习医历程、学术主张、临证经验、典型医案、医论医话、经验药方及人才培养等相关信息;展示三峡中医各家各派学术内核,阐明各派学术精髓,从整体上展现出长江三峡医派丰厚学术内涵。

2. 篇目结构

包括医派分布:主要涉及渝东和鄂西两个省市所辖区域,其中,重庆辖区医派三个,湖北辖区医派一个;学术传承:四个医派皆为活态传承至今者,其中,传承十代以上者两个,传承五至六代者两个,冉派、桑派家传都是十代以上:章节结构:分上、中、下三篇共十章,上篇重点介绍“人文底蕴”“名医名药”“医著医方”,中篇论述冉、刘、郑、桑姓四家“医派传承发展”,下篇论述“三峡医派学术萃精”,精选晚清至民国以来本土名医重要实物史料入编。

3. 亮点聚焦

直觉感强:成果尽力避免单一文字表述,而是采用图文成著,全书用图计170幅,且多为珍藏物及实物配图;资料翔实:成果力图整体反映各医派鲜活信息,尤其注重学术传承师承一脉的史实展现。书中收录三峡本土古今名医54人,道地药12味,选录本土残卷医著31部,名医验方53首,医论医话25篇,名医脉案116则,民国至建国初期本土名医处方笺、信札、证照等珍稀物品77件;史料珍贵:成果所载冉雪峰、李重人、龚去非、宦世安等建国前后的方笺、信札、医论皆为本次研究突出成果。如素有“南冉北张”之喻的冉雪峰民国时期与天津张锡纯联合带徒的书信来往,冉民国时期在万县市电报路开设诊所,李重人民国时期在万县市西山路开办诊所,在环城路创办起华中医院等都有处方、信札实物为证。

(二)、主要创新之处

1. 传承文化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医药的灵魂和精神家园,是中医药学核心价值观、认知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的全面体现。长江三峡地区既是亚洲人类发祥地,又是农耕文化、神农医药的源头之一。作为地域文化的一部分,三峡医派定能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精准挖掘三峡名医名家治医治学精神内核,提炼学术精髓。展示三峡名医名家振兴中医、造福人民的爱国情怀,展示他们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的科学态度,展示他们为中医药事业勇于献身的崇高品格。

2. 保护资源

由于社会诸多原因,致使三峡医派的史料、实物数量所剩无几,如何保护好仅存医派资源便成为历史重托。实施“纵向”与“横向”结合,“学术”与“应用”结合开展研究,目的在于整体展示三峡医派社会影响与风貌。做到边研究边推广,使其及时回馈社会、服务社会。

3. 推广经验

建立相对稳定的专家工作室8个,其中冉派主要建在北京、重庆、万州、巫山等地,刘派以湖北荆州市和长阳为主,郑派以万州、奉节为主,桑派以万州和开州为主。建立专病专科工作站,初步形成三峡本土医派活态传承体系。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充分发挥三峡医派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三、成果的价值和影响

(一)成果的学术价值

1. 深度研究

成果首次向世人推出了“三峡中医药学术流派”一说,为丰富我国地域性中医流派的形成和发展注入了新的信息资源。成果首次向世人全方位展现了三峡地区四个典型医派的医路历程,为深入开展三峡本土医派学术传承奠定了基础。成果用最小篇幅最大限度向世人呈现了众多鲜为人知的三峡中医药相关史实,为深入开展三峡中医药历史挖掘研究提供了借鉴和线索。

2. 学术主张

成果向世人推介了三峡名医世家治医治学学术主张。成果中所载录的“一融三合”“治学三步法”“调肝十一法”等都是备受业界关注的医术思想。成果推介了冉氏内科、刘氏女科、郑氏温病、桑氏正骨四家代表性医派的世家医学。

3. 医论有据

成果载述的冉雪峰、李重人及其传人医论均来源于民国时期重要医学期,诸如《中西医学杂志》《湖北医药月刊》《医界春秋》和《起华医药杂志》等。龚去非、刘云鹏及其传人医论均见于《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相应专辑。桑氏正骨某些论述源自世代传抄的《桑氏正骨法门》抄本。

(二)成果的应用价值

1. 临床应用

成果所载医方均系冉雪峰、李重人、刘云鹏、龚去非、郑惠伯等名医经过临床反复验证确有效验之方。成果所录名药均为三峡本土名医临证习用三峡本土道地药材,尤其厚朴、牛膝、大黄、黄连、独活之味受宠有加。成果所载治病方法皆为名医世代家传或师授之良法,诸“三步十法”“驱邪扶正,先发制病”等。

2. 深度研发

成果所载本土道地药材开发潜力巨大,可进一步结合名医用药经验进行有效开发。成果所载三峡本土名医名药后续可支持建立医药联盟,形成三峡地区特色产业服务链条。成果所载桑氏正骨术与万氏正骨可再度整合,扩展特色专科规模。

3. 社会服务

成果载录的名医技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诸如冉雪峰散瘀软膏、龚去非旱莲槐蓟合剂、熊济川解热合剂、李重人菩提丸、郑惠伯肺炎合剂、刘云鹏加减黄土汤等都是可师可法成熟之法。部分知识点具有一定的中医药文化普及意义。每个医派活态传承都有固定的医疗单位,且均以公立医疗机构占主导。如北京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和西苑医院、重庆市中医院、三峡中心医院、三峡医药高专附属中医院和巫山县中医院等单位都是冉派学术传承基地。

(三)成果的社会影响

本成果为即将出版的专著,其社会影响将主要体现在有关中医药学术流派的专门史学术交流中,也将成为中医药的文献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