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酒与人生境界
酒与人生境界
发布时间 : 2021-05-05 12:28:14
访问量 : 
【字体: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扫 二维码便可分享朋友圈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物质世界中,但这个物质世界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而不同的“意义”就构成了人们不同的人生境界。那什么是人生境界?人生境界又分为几个层次?中国古代酒文化与人生境界的提升有什么关系?本期【社科5分钟】平台有请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副教授 谭玉龙为我们带来解读。

我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1895—1990)创作了《新原人》。冯先生在此书中将人的精神境界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处于“自然境界”的人,他们的行为不是“顺才”就是“顺习”。“顺才”指生物学上的本能。“顺习”指社会习俗、群体习惯。

处于“功利境界”的人,对自己的行为、行动则有清楚的认识。他们的一切行为、行动都是为了“利”,此“利”是个人的私利。

处于“道德境界”的人,他们的行为、行动同样是为了“利”,但此“利”不是一己之私利,而是他人之利、社会之利。如果说“功利境界”的人着重“占有”,那么“道德境界”的人则是“贡献”。

而进入“天地境界”的人则不止于对社会有所贡献,而是对宇宙万物、天地造化有所贡献。他们不仅将自己看作社会之一部分,更是宇宙之一部分,类似于古人所说的“圣人”。

在冯友兰先生看来,这四种人生境界有高低之分,“天地境界”最高,“道德境界”次之,“功利境界”又次之,“自然境界”最低。在古人看来,“酒”以及酒引起的“醉”正有助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从较低人生境界进入较高的人生境界。

儒家重视“酒德”与“酒礼”,两者互为表里。儒家倡导人们以道德为约束、以礼仪为规范进行饮酒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饮酒活动就是一种讲道德、守礼仪的活动。在儒家文化中,“酒”可助人践行道德、遵守礼仪,从而进入“道德境界”。

我们应该像儒家所倡导的那样,在道德与礼仪的规范中适量饮酒。在适量饮酒过程中,展现自我的修养,在醉意之中,将无生命之物视作有生命之物,天地万物都像人一样有生命、有情感。所以,适量饮酒,在微醉之中,人同样能够进入一种“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