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有儒经,道家、道教有道经,佛教有佛经。“经”就是经典的意思。借此意义,我国古人在各自的领域中创作出各种各样的“经”,如《茶经》、《算经》、《水经》。
在酿酒领域中,还有《酒经》,其中《北山酒经》最为著名。《北山酒经》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关于酿酒工艺的专著。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是全书的总论,对酒的历史、酒的意义和酿酒的一般理论等内容进行了论述。中卷介绍了酿酒中制曲原理和具体方法,例举了十三种酒曲。下卷介绍了酿酒过程和不同酒类的具体制作方法。
《北山酒经》中有关酿酒的经验至今仍在广泛流传并被实际应用。
古代祭祀天地、敬事鬼神、群臣宴会,都会用到酒。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从诗人墨客到渔夫樵妇,他们的生活中都会有酒的身影。
但具体说来,酒到底对人有什么意义呢?朱肱着重谈了两点。
第一,酒可使人“忘忧”。
刘、殷、嵇、阮即刘伶、殷融、嵇康、阮籍,他们是魏晋名士,常纵酒畅饮,放浪形骸。他们的目的是借醉酒来逃避现实的苦难,从而忘掉忧愁。至于刘、殷、嵇、阮之徒尤不可一日无此,要之酣放自肆托于麴蘖以逃世纲。(《北山酒经》卷上)
第二,酒可“移人”,即移易、改变人的性情。
酒能够调节人的情绪,在艰难险阻中平衡心态,使刚愎自用之人变得温和仁慈,懦弱胆小之人变得慷概激昂。善乎,酒之移人也!惨舒阴阳,平治险阻。刚愎者,薰然而慈仁;濡弱者,感慨而激烈。(《北山酒经》卷上)
不过,纵使酒可“忘忧”、“移人”,朱肱还是提醒人们,酒能够让人罹患疾病,肠胃腐烂,精髓崩溃,筋骨损伤。前文提到的魏晋名士都是过度饮酒之人,朱肱认为他们“未必真得酒中趣尔”,更未获得“酒之境界”。能作疾,所谓腐肠烂胃、溃髓蒸筋。(《北山酒经》卷上)
真正懂得酒的人,即使面临生死的威胁也不惧怕,人生的穷达顺逆都不过是儿戏一般,他们能够利用酒的醉意,在烟岚雾霭中驾驭魑魅,将蛮荒偏远之地想象成极乐世界。酒就发挥着“以道观之”的作用,一切福祸顺逆、高低贵贱都浑然如一、了无分别。
“酒之境界”就是让人在适量饮酒中超越斤斤计较,以一种坦然闲适的心胸,去面对人生的福祸顺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