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龙门皓月:水枯露石梁 石龟佛像现
龙门皓月:水枯露石梁 石龟佛像现
发布时间 : 2021-05-27 14:42:59
访问量 : 
【字体: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扫 二维码便可分享朋友圈

重庆南滨东水门大桥。水中有石,形似龟。游人纷纷驻足观赏,皆哗然。然不知其因。

随着枯水期长江水位的持续下降,南滨路东水门大桥下,多年来大部分主体都藏身于水下的 “龙门浩月”石梁几乎全部露出水面,石梁上两尊佛教造像及题刻也随之重见天日,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打卡。从远处看,这块石梁形状酷似一只昂首的乌龟。在江水的映衬之下,这只乌龟昂首挺立,四肢也清晰可见,所以被市民称为千年神龟。实际上,这块巨石是龙门浩观音梁的主体。据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教授介绍,观音梁是重庆主城长江上的天然深水港,在清末,它是停泊货船的地方。

1891年重庆开埠之后,海关曾设在观音梁后面的山上,货船在观音梁处卸货,然后换小船把货物转运到主城朝天门。近代时期,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军舰常常停靠在这里。到了抗战时期,美国的军舰就一直停泊在观音梁,保卫后面山上的美国大使馆。

来到这块巨石面向渝中半岛的一侧,可以攀上石梁近距离的看到石壁上的两尊佛教石刻造像。平时江水上涨,“神龟”和佛像都是长时间被淹没在江中。因为江水的浸泡冲刷,造像已显得十分沧桑,但是仍然不失生动精美。佛像两边的对联仍依稀可见:一副写着:“海岸驾慈航兴隆感应东西地,云浮现真像顺风香送南北人”,另一副写着:“共仰慈云依鹅岭,常观皓月照龙门”。

在另一块平整石壁上,题刻着“有求必应”四个大字,较为清晰,雄浑古朴,但日期已模糊。据重庆市首席文物专家林必忠先生介绍,龙门浩造像及题刻出现于清同治年间。

龙门浩月是“巴渝十二景”之一,这块巨石作为龙门浩月景观的组成部分。每逢枯水期,水位下落之时,巨石便渐渐从江水中显露身形,当水位下落到某一阶段,就能看到巨石上很清晰的龙门浩月刻字。其实早在南宋绍兴年间,就曾有“龙门”二字刻在石头之上,多年前被毁坏。现存的“龙门浩月”刻字是近年所刻。

涨落的江水在巨石周围轻轻起伏,泛起一道道微波,波光粼粼,倒映着蔚蓝的天空和“龙门浩月”四个大字。

乾隆年间,王尔鉴修《巴县志》时,来到了龙门浩,看到皓月当空,倒映皓弯,江天月影,上下辉映,顿生感慨之情,欣然写下了《龙门浩月》一诗。

涂后有遗村。

临风登彼岸,

冰轮变晓昏。

雪浪盘今古,

月自耀云根。

魄宁生月窟,

龙行俨禹门。

石破天开处,

      ——王尔鉴

龙门皓月,对于重庆人来说,龙门浩月不仅仅是一个词语,一个景观,更在时光流逝中,成为了具有人文精神的载体。虽然龙门浩码头已成为了历史,但龙门浩老街的重新开发,使龙门浩从沉寂中苏醒过来,成为重庆南滨路上魅力四射的文化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