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甘甜的气味是最先浸入脾,脾就脾嘛,但为什么人们要说沁入“心”脾呢?
泓清可沁诗脾,冷暖年来只自知。
沁人心脾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成语,出自宋稹《冷泉》一诗:“一泓清可沁诗脾,冷暖年来只自知。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 沁人心脾原意是指芳香清凉的东西给人清新的感受,现代人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带给人的清新爽朗的感觉。
在中药里,就有一类沁人心脾的中药,我们把它们叫芳香类中药。约有数百种,常用入药的几十种,比如:山奈、白芷、菖蒲、麝香、苏合香、冰片、牛黄、川芎、香附、辛夷等,它们都具有芳香的气味。大多数属温热性药物,适宜于阴寒病症,有芳香解表、芳香化湿、芳香温里、芳香理气、芳香活血、芳香开窍的作用
张景岳《类经》里说:“天以五气食人者,臊气入肝,焦气入心,香气入脾,腥气入肺,腐气入肾也。地以五味食人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也。”意思是芳香甘甜的气味是最先浸入脾,而被脾感知的。脾是有洁癖的,它不仅喜爱芳香甘甜的事物,还喜清恶浊,喜干爽恶粘腻,所以中医也有句老话说:芳香醒脾。
那为什么人们要说沁入“心”脾呢?因为在中医理论里,心藏神,主神明,是识神的重要脏腑,是意识产生的主要脏器,脾对芳香的美好感受,需要通过心来表达和实现,同时,“香”能通心窍散邪,能透能开,开窍醒神。这就是人们为什么说沁人心脾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