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国古典舞】经典作品赏析——《新婚别》
【中国古典舞】经典作品赏析——《新婚别》
发布时间 : 2021-05-31 16:05:34
访问量 : 
【字体: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扫 二维码便可分享朋友圈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哀婉的叹息中,是隐忍的不舍,是坚贞的等待,是深明大义的凛然。

双人舞《新婚别》是根据唐代诗人杜甫“三别”诗作中的《新婚别》创作而成。作品以明快、深情、流畅的艺术格调生动地描述了唐朝后期,因战乱迫使一对新婚夫妇悲惨离别的情景,塑造了一位在离别的痛苦中深明大义的少妇形象。

80年代中期,此作品一经推出,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好评。在1985年第一届 “桃李杯”舞蹈比赛中男主演李恒达获中国古典舞男子成年组一等奖,女主演沈培艺获二等奖;1986年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中此作品荣获编导一等奖、表演一等奖。

在时长十三分钟的表演中,人物的情感随着跌宕起伏的剧情经历了大喜大悲的转折。新婚的喜悦,离别的悲愤与无奈,送别的哀伤与期盼,三种不同的情感变化交织,共同构成了人物丰富的内涵。红烛高挂的新房内,新娘含情脉脉地等待新郎的到来。红衣、红盖头、红蜡烛及暖色调的灯光,着意渲染着幸福、甜蜜。她掀起盖头环视,露出羞涩的表情,新郎英姿勃勃地出现。

舞蹈通过“点与线”的处理,运用“提、沉、冲、靠”的元素将动作化为动势,展现出新娘内心蠢蠢欲动、辗转反侧的心理变化。两人相见,沉浸在甜蜜的爱情中,通过水袖的翻、飞、勾、绕,表达男女之间亲密关系与甜蜜的爱情。

其后,新娘发现挂在壁上的长剑,想到丈夫即将出征,不禁悲上心头,丈夫给她以无限的安慰。为了表现离别之痛,动作幅度加大,节奏变快,力量增强。除了连续的甩腰、上步掖转、探海翻身等技术的运用之外,用水袖的斜抖、直线扬抖等袖技的演绎淋漓尽致地抒发了离别的不舍与悲痛。

最后,伴随着出征的号角,新娘用力抱住了丈夫不忍分离。瞬间,她毅然脱去红装,将剑递给丈夫,送其踏上征途,而自己却陷入巨大的离别哀愁之中。

在《新婚别》的创作中,编导借鉴了我国传统的戏曲艺术用层层铺垫的手法来表现人物、刻画心理矛盾的方法,顺着人物感情起伏的脉络向纵深发展,层层剥开,紧紧地围绕着一个“别”字做文章。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舞蹈结合浪漫的艺术虚构和现实主义的精雕细琢,塑造了深明大义的少妇形象,深刻地揭示了战争带给人民的巨大不幸,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拥有巨大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