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之后气温将会逐渐下降,渐渐进入寒冷的季节。在我国北方流传了几百年的《九九歌》便是冬季里非常有寓意的一首民间歌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九九歌就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而数九的起始时间便是从24节气中的冬至这一天开始计算的。
冬至,英文名称为Winter Solstice. Solstice means that either of the two times of the year at which the sun reaches its highest or lowest point in the sky at midday, marked by the longest and shortest days. Solstice, 名词,“至点”,专指夏至或冬至。牛津词典中给出的释义为“这是一年中的两次太阳高度的节点,正午时分太阳高度到达空中最高点或者最低点,被标记为最长或最短的白昼。” 因此,一年中有Summer Solstice 夏至,在夏季阶段出现;Winter Solstice 冬至则在冬季阶段出现。2020年的冬至节气则在12月21日来到。
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在古代冬季人们休养生息以期待来年有更旺盛的体力来劳作。因此冬至来临时,民间习俗除了祭祀以外还有不少以食补为主的饮食流行了起来。
01 People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China will eat Chinese dumplings or Jiao zi, some of people will eat mutton with soup.“冬至这天,在中国北方人们会吃饺子, 还会吃羊肉喝羊肉粉丝汤。"
02 People in southern China will make and eat Tang-yuan, or sweet dumplings, to symbolize the reunion of family.“中国南方则会包汤圆、吃汤圆,以象征阖家团圆。”
说到“dumpling”一词,它“表示用米面做成的面皮包裹馅料的食物”,其实是一个总称。实际上在咱们国家的小吃里,面皮包裹馅料的食物可不只有饺子一种啊。汤圆、青团、馄饨、春卷、包子等等,品种名称繁多,所以咱们在向外国人介绍这些传统小吃的时候用dumpling就不太合适了,我们可以直接说它们的汉语名称。“Jiao zi”作为中国最出名的传统食物,它的拼音已被录入最新版《牛津英语词典》。
冬至一过便进入“数九寒天”。自古以来我国民间还有用“九九消寒图”的方式来帮助人们度过漫长的冬季。“九九消寒”以画梅花、填文字和画圈等多种形式为主。“待将九九消寒尽,便是春风入户时”。数完九九八十一天后,正值来年春分,东风送暖大地回春,人们又将开始新一年的劳作。
在中国古代消寒图一方面为了计算日子,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有趣的娱乐活动,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承,体现出华夏民族的聪明才智和雅趣。
“九九消寒”源自我国古代北方汉族的传统民俗,与数九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冬至为数九第一天,九天为一阶段,共九九八十一天,来说明由寒冷走向温暖的过程。消寒图便是记载“进九”以后天气阴晴的“日历”,人们寄望于它来预卜来年丰歉,是一种很有传统特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日历。“九九消寒图”种类计有梅花消寒图、文字消寒图和画圈消寒图等多种形式。各家具体采用什么形式,往往根据主人的爱好和文化素质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