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缘督以为经”:《庄子·养生主》的人生智慧(上)
“缘督以为经”:《庄子·养生主》的人生智慧(上)
发布时间 : 2021-08-05 15:44:53
访问量 : 
【字体: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扫 二维码便可分享朋友圈

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所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意思是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知”却是无限的。那庄子是不是让人们不要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呢?

当然不是!“知”在这里应读为“智”。宋代林希逸曰:“知,思也。心思却无穷尽,以有尽之身随无尽之思,纷纷扰扰,何时而止。”清代宣颖曰:“心思逐物无边。”原来,庄子是说,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内心的物欲却是无限的,人们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欲望是危险的。

庄子所说的“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比较难理解。从表面上看,庄子在教人做善事不要有求名之心,做恶事不要遭来刑罚之害。有学者就指出,庄子有引人为恶的嫌疑。但其实并不然,因为《养生主》的主旨是论述养生的原则,那么这句话中的“善”“恶”也应结合养生来理解。相对而言,“为善无近名”要容易理解一些,即庄子不是不要人们去做善事而是不应为了获得名誉而做善事。

“恶”

关于“恶”,王夫之《庄子解》曰:“声色之类,不可名之为善者,即恶也。”另外,《庄子·达生》曰:“人之所取畏者,衽席之上,饮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可见,“恶”应该指的是毫无节制的肉体欲望。简言之,庄子笔下的“善”“恶”指的是名誉、欲望,它们会对人的身体、生命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违背养生的原则。

正是由于此,庄子提出“缘督以为经”的办法来进行养生。缘,顺也。经,常也。关于“督”,王夫之解释道:“奇经八脉,以任督主呼吸之息。身前之中脉曰任,身后之中脉曰督。”(《庄子解》)“督”就是人的奇经八脉之一。如果“缘督以为经”之“督”乃奇经八脉之督脉,那么它就与庄子在此句之前提出的对名誉、欲望的否定追求没有必然联系。基于此,我们认为庄子应该使用的是“督”的引申义——虚静,如屈复《南华通》曰:“督者,人之脊脉,骨节空虚处也。缘督者,神游于虚也。”“缘督以为经”的意思应该是以虚静为养生之常法。《老子》十六章倡导“致虚极,守静笃”,即要求人们去除欲望。

由此而言,“缘督以为经”就是养生应遵循的原则,它要求人们以虚静之心超越对名誉、欲望的追求,从而实现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养护身体,享尽寿命的目的。

质言之,庄子表面上是在论述养生之道,但其本质是在倡导一种虚静的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