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军功传千古——王良 2021年第25期(总第219期)
军功传千古——王良 2021年第25期(总第219期)
发布时间 : 2021-07-01 16:05:27
访问量 : 
【字体: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扫 二维码便可分享朋友圈

他,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22岁加入共产党,曾参加秋收起义,跟随毛泽东参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战功赫赫,英勇无畏,是毛泽东口中的好干部,习近平称赞其“英勇善战,屡建功绩”。他就是原红四军军长——王良。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1930年12月底,在毛泽东和朱德的指挥下,红军取得第一次反“围剿”胜利。毛主席挥毫留下了这首壮丽诗篇。立下赫赫战功的,就是中国工农红军著名将领,后来成为红四军军长的王良。

1905年8月5日王良出生于现在重庆市綦江区永城镇。受五四运动和叔父、中共党员王奇岳思想影响,立志救国救民。先后在上海持志大学和黄埔军校学习。

1927年在革命事业遭遇挫折的危急关头,王良矢志不渝追求理想。同年8月,王良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参与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9年1月王良跟随毛泽东、朱德、陈毅同志,踏上了前往赣南闽西的征程。先后参加大柏地、长岭寨等战斗。4月任红四军1纵队1支队支队长,率部参加攻打龙岩、上杭等战斗。同年12月,红四军到达上杭古田镇,王良参加了著名的古田会议。

1930年6月后任红一军团四军1纵队司令员、10师师长、11师师长,在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围剿”中,他驰骋沙场,屡建奇功。1930年11月,蒋介石调集10万大军对红军革命根据地实行第一次大“围剿”。王良坚决执行毛泽东提出的“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率红10师东渡赣江,退守革命根据地,待机歼敌。

1930年6月后任红一军团四军1纵队司令员、10师师长、11师师长,在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围剿”中,他驰骋沙场,屡建奇功。1930年11月,蒋介石调集10万大军对红军革命根据地实行第一次大“围剿”。王良坚决执行毛泽东提出的“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率红10师东渡赣江,退守革命根据地,待机歼敌。

毛泽东、朱德为表彰王良的卓越战功,把缴获张辉瓒的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奖给了他。他激动地表示:“我要带着它到中国革命最后胜利。”

1932年3月王良升任红四军军长,和政治委员罗瑞卿率部参加漳州战役。他指挥果断,身先士卒,给敌以沉重打击,为夺取战役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同年6月,在率红四军返回赣南根据地途中,王良在指挥歼敌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7岁。临终前,他把那块怀表和钢笔留给了罗瑞卿。毛泽东同志当时高度评价了王良的一生,称赞“王良是一个好干部”。

此后,罗瑞卿一直带着这块怀表,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又带着它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开国大典,完成了王良将军的遗愿。新中国成立后,王良的遗物被转交给党中央。记录着烈士显赫战功的怀表和钢笔,一直存放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永远成为王良将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英勇献身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