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个地方的名片和文化资源。重庆作为著名的山城、江城,有着独具山水特色的地名文化,它们都与重庆独特的地形地貌及其衍生出来的地方文化密不可分。
上期我们梳理了重庆跟“山”相关的特殊地名,今天带大家梳理一下跟“水”相关的。这里的“水”,并非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水,而是指代重庆与水、河密切相关、种类丰富的各种地形地貌。
重庆是山城,也是江城。市区有两江环抱,形如半岛。整个市域内,更是江河纵横,水网密布,大江小河数不胜数。从地图上看,以长江为主干,以嘉陵江、乌江、綦江、大宁河、小江以及其他的一些支流为骨架,更小的中小河流为网络,形成了密度很大的水系,遍布于巴渝大地。与水有关的地名就有江、溪、沟、沱、浩、碛、峡、池、塘、堰、滩、岛(坝)等等。其中,以带“溪”“沟”的地名为最多,全市有22103处,远高于第二名带“塘”“堰”字的地名。
重庆现有38个区县,綦江、垫江、黔江,还有巫溪、彭水、江北、渝北、江津、涪陵、酉阳、合川、永川、南川、南岸、大渡口等区县都与“水”相关。加在一起,占了重庆区县数的三分之一还多。
重庆古代就叫江州,后来又叫渝州,都是由水得名。江是长江,渝是嘉陵江。古代交通,要靠江河来沟通,古人建城,取水、排水是一大难题,因而城镇总是建在靠近江河湖泊的地方。但重庆尤其依赖水,所以大量的地名与水有关。
溪、沟
溪、沟是发源于山地的较小水系。区别就是沟一般在上游山区,落差相对较大,溪则常常在中下游,较为平缓。重庆老城内,就有大阳沟、回水沟、瞿家沟之类地名。城外就更多了黄沙溪、桃花溪、茄子溪、海棠溪、溉澜溪、盘溪、虎溪……这些溪流的附近,大多以溪流的名称形成了相应的地名。
沱
沱是回水湾的意思。沱是与水有关的地貌中最具重庆地方特色的一个。长江中下游也有河湾,但因水势平缓,很难形成回水,因而他们叫“湾”而不叫“沱”,沱是长江上游特殊的河流地貌。
浩
浩与沱相似,指水深且水缓的港湾,适合停船,最有名的是南岸的龙门浩。“龙门浩月”为巴渝十二景之一。
碛、碚
碛石又被称为碚石,指裸露江中的大石,是重庆河床地貌的另一大特色。北碚就因其附近嘉陵江中的碚石而得名。
峡
峡是指两山水的地方。重庆山多、水多,自然峡也多。最著名是的长江三峡,主城区则有嘉陵江小三峡和长江小三峡。
池
主要指重庆城内的池塘。如洗墨池、白象池……现在还保留下来的如夫子池、莲花池、鲤鱼池、……
塘、堰
重庆城外农村里的池塘,多叫堰塘。有些塘是以前的驿站,如头塘、二塘,一直到十塘这样的地名。
岛
即水中的小岛,尤其是江心岛。长江江宽水阔,江中每每有小岛伏卧,像一串串珍珠项链,嵌缀在城市胸前,给重庆增添了一道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