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吉芬13岁开始进入陶厂学陶,24岁受聘到贵州省习水县,创办了当时贵州第一家工艺美术陶瓷厂,并担任技术厂长。那段时间,刘吉芬以过硬的陶器产品得到了贵州各级领导及陶瓷界的广泛赞誉,该厂也得到政府的重视,很快就进行了投资扩建。但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由于国企改制,包括贵州、荣昌在内的陶器厂因种种原因最后破产了。
至此,荣昌安富镇“窑火烧亮半边天”的盛世景况也悄然而逝……这时的刘吉芬已经掌握了陶器造型设计、配釉、雕刻、烧窑等全部技术,但已是不惑之年,为陶倾注了半生的心血!1996年8月,同为下岗工人的肖文恒成立了“安北陶器厂”,聘请刘吉芬为艺术总顾问。起初,他们亲自做销售,每天拿着产品到各地推销,从泡菜坛到花瓶及各类摆件,其间苦不堪言!后来公司与全国多家酒厂合作,生产酒瓶,生意日渐兴隆!
刘吉芬是有激情的手艺人,曾获奖无数!他创造了荣昌陶一“小”一“大”的奇迹!2013年他获得“第五届全国陶艺大赛”金奖的作品《绞泥精品小菜坛》,是他从艺50年以来做过的最小的拉坯作品,这件作品高只有5厘米,肚径3.3厘米,口径1.3厘米,体积只有拇指那么大,他是在车盘上用一个小指一次性拉捏成型的。评委们对之赞不绝口,认为“小巧精致,传承了绞胎工艺,有收藏价值!”
这件“秀珍泡菜坛”作品的成功,一是靠手,二是动脑。靠手,这是他50年拉坯技艺的结晶,堪称绝活儿;动脑,以“小”取胜,他说是受安徒生童话故事《拇指姑娘》的启发而产生的创作灵感;他也曾试制了一件特别大的陶器,突破了前辈们的制陶极限,这就是高1.2米的《蜀问三星樽》。为了使这件作品能成功,他向前辈请教,与同仁推敲,拟定了多套方案,最后采取分段烧制的方法最终成功,这一过程中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
刘吉芬的身世及艺术人生是众多陶艺人的缩影!如今71岁的他在安陶小镇有自己的工作室,从事荣昌陶设计、制作、销售等。他至今保存有绞车、石碾、配釉缸等祖上制陶用的传统器具。制陶之余,还参加各种展览或活动来宣传荣昌陶技艺与文化,且一直没有间断培养新人,他的女儿刘嘉佳也传承了他的手艺,他的侄子现在也跟随他学艺。荣昌陶薪火相传,后继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