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郦道元被誉之为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地理学家,就是因为他写了部伟大的相关著述——《水经注》。
陈桥驿先生在《郦道元生平考》一文中评价道:“这是一部彪炳千秋的伟大作品,它不仅是一部杰出的地理著作,而且郦道元毕生的思想抱负,也都凝结在这部著作之中”。
01 我们来一起看看《水经注》这部巨著有何魅力?
从名字来看这本书是为桑钦所撰的《水经》作注释,但实际上它是以《水经》为纲,作了20倍于原书的补充和发展,将原文1万多字扩充至30多万字,以全国河流水利为基础,打破当时人为的政治疆界的限制,将原著中记录的130多条河流增加至1252条,并从河流的发源到入海,一一穷源竟委。
《水经注》中除记载这一千多条大小河流的变迁沿革外,还记叙了与之有关的山陵城邑、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同时,书中有地名的记载达2000处,喀斯特地貌方面记载的洞穴达70余处,植物品种记载多达140余种,动物种类超过100种,还记载了各种的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风灾、蝗灾、地震等,其中水灾30多次,地震10多次。因此,郦道元的《水经注》被誉为中国6世纪以前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此外,《水经注》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不仅记录了详实的地理知识,还描绘了大量自然景观和园林、宫苑等建筑,而且记录了许多碑刻、墨迹和民间歌谣。
02 那郦道元究竟为何人呢?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出生于一个世代为官的士族官宦世家,是平东将军郦范之子。他精通儒学、地理、文学,是南北朝时期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文学家,也是一个性格刚毅、断案严峻的“酷吏”。
他年幼时随父亲宦居山东,经常和朋友们一起游览名山大川,访求名胜古迹,从小就对祖国的山川文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郦道元为了获得真实的地理信息,到过许多地方考察,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之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博览奇书,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在野外考察中积累的大量实践经验和地理资料,为后期撰写《水经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毛泽东曾称,《水经注》写得好!《水经注》作者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称郦道元是“世界地理学的先导”。可谓是,享誉寰宇!说他是“酷吏”,是因为《魏书》将郦道元列入《酷吏传》将他描写成一个“严猛酷吏”,这对郦道元来说实在是不公平。郦道元任职期间,政治动乱、国力衰微、朝廷腐败,他能够不为世俗所染,不畏权势,为官清正;为重整朝纲,他执法严峻,以匡正世风,使当地权贵豪强们颇为忌惮,因此也招致朝中权贵对他恨之入骨。他的这种不畏权贵而折腰,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因此,说他是“酷吏”实在不符合实情!
03 我们来看看郦道元《水经注》体现的超前生态保护思想。
他在《水经注序》中说到:“天下之多者,水也,浮天载地,高下无所不至,万物无所不润”,他已经超前认识到水资源对世间万物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郦道元认为 “水德含和”,水富有仁德,蕴藏祥和之气,且具有“智通”或“变通”的理性性格,在人水资源的关系中,人类完全有信心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水资源加以开发利用,究竟是水利还是水害,完全取决于人类自身的行为。
注中提到:“得鱼过数者, 水辄波涌, 暴风卒起, 树木摧折”,他旨在传达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如果过度开发,就会遭到报复,强调了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