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庆非遗舞蹈】—— 巴南接龙小观梆鼓舞
【重庆非遗舞蹈】—— 巴南接龙小观梆鼓舞
发布时间 : 2022-01-13 16:39:48
访问量 : 
【字体: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扫 二维码便可分享朋友圈

巴南接龙小观梆鼓舞介绍

梆鼓舞起源于重庆市巴南区一带乡镇,原本是先民为防野兽为害庄稼,便通过敲击竹梆发出声响来恐吓驱赶野兽。击打梆鼓,一来可恐吓野兽,进行防卫,亦可人用,常见于乞讨之中。1950年,敲击梆鼓逐渐发展为一种舞蹈形式,20世纪80年代,巴县文化馆确立梆鼓舞作为传统民俗舞蹈的重要地位,对该舞进行了艺术提高,将小观梆鼓舞推向了市县文艺舞台,并多次在省市演出中获奖。

巴南接龙小观梆鼓舞艺术风格

梆鼓舞于巴渝地区发展而来,带着浓厚的地区特色,时至今日,梆鼓舞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虽然偶尔有改动,但留其魂,梆鼓仍然是其主要的表演工具,表现上也是极力展现巴渝人民的不畏艰难险阻的坚韧品质,而在艺术特色上,也是不断的进行大胆尝试和创新。

一、雅俗共赏、舞姿畅快

梆鼓舞的舞蹈创作灵感来自于生产生活,狩猎之时的勇敢有力,春耕秋收时的轻快流畅,时而直观质朴,和着节拍,两脚交替敲打地面,随后轻巧上跳,灵活恣意,成为接龙梆鼓舞中最典型的舞蹈动作。

二、乐舞相合、传情达意

汽水降低的温度是夏日的奇遇,世间情动,是盛夏白瓷梅子汤,碎冰碰壁当啷响,我总爱跟你谈及宇宙,温柔,橘子汽水味儿的风和蓝色的落日。

梆鼓既是一种特殊的生产、生活工具,也是舞蹈表演中的唯一道具。梆鼓舞逐渐成了人们抒发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表演者借助敲打梆鼓,采用接龙吹打中的伴舞锣鼓,加之与其他的伴奏乐器配合。承载了舞者所要传达的所思所想。

三、艺术传承、文化象征

在巴渝地区,梆鼓舞俨然已成为了一种文化的象征,是一张书写着传统民俗文化的名片。在舞蹈服饰上,盘发的女性美丽大方,简单修身的服饰刻画出勤劳朴实的形象,而男子大多穿着祥云刺绣的宽松绸缎,英勇之气得以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