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从江津的“贞寿之门”看古代长寿牌坊
从江津的“贞寿之门”看古代长寿牌坊
发布时间 : 2022-01-27 15:00:52
访问量 : 
【字体: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扫 二维码便可分享朋友圈

江津区文旅委一行在重庆市江津区油溪镇蜂岗村发现了一个非常古朴而有特色的建筑“贞寿之门”。这“贞寿之门”坐北向南,四合院布局,建筑面积120平方米以上,属砖木结构,硬山顶饰封火墙,抬梁式梁架。大门最上方书写“某某百岁”四字,下面横书“贞寿之门”四字。门框用整个条石做成。

其实,这“贞寿之门”就是古代人满一百岁时家人修建的百岁牌坊,这个牌坊属“牌坊和院落的连体建筑”,所以它才叫“贞寿之门”。这牌坊与楼房连在一起,同时里面是一个戏楼。戏楼相对的是院坝、石阶。可谓庭院深深,长达六重堂。“贞寿之门”是江津目前尚存的唯一“百岁坊”。

这里居住的是明朝中叶一支从江西省南昌府桂花园迁来的杨氏家族。杨氏家族耕读世家,勤耕苦读,很快成为望族大姓。到十七代杨治约时,更是家业显赫。杨治约在璧山衙门为官,娶妻左氏。杨治约夫人杨左氏,活了104岁,这在当时可谓凤毛麟角,全省少见,而且杨家还是五世同堂。朝廷为此特颁发旌表,相当于中央级“通报表彰”。于是,杨家大兴土木,建了此百岁坊。皇帝还御赐绸绫和银两,并赐给了“贞寿之门”四字,敕封杨左氏为“安人”。

在封建社会人的平均寿命很短,平均只有30-40岁。如果一个地方出了一个百岁老人就会全省全县庆贺。就是一个地方出了一个七十、八十岁的老人,县衙州府都会层层向朝廷上表,申请旌表。朝廷下旨,族人就可为长寿老人立长寿牌坊。这种长寿牌坊又简称长寿坊,建筑形式比较固定和单一。就像我们看到的功德坊、贞节坊、节孝坊一样,多立在大路边或人口集中的集市,也有立在宗祠旁的。如果老人满百岁,这简直是全省全国之大事,立的牌坊就叫百寿坊或百岁坊。其牌坊的规格就会更大,但都是等朝廷下圣旨后才能修建。

江津在历史上就是一个长寿之乡。据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江津县志》记载:江津立有“百寿牌坊”的地方有琅山的柳林坝、风场的老房子、黄泥场的骆来山等,但这些都被损毁。现在只有油溪镇蜂岗村的这“贞寿之门”还保持相对完好。

“贞寿之门”是江津区目前发现的第一个保持相对完好的“百岁坊”。而且还是“坊院相连”的特殊建造结构,因而它对研究清代巴蜀民居建筑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