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孩子开始上幼儿园,与环境互动、受环境影响程度更宽、更广,这也是孩子开始独立生活的第一步,对孩子独立能力培养有重要意义,家长需提前做哪些准备呢?
上学几个月前,可以有意识带孩子与周围小朋友玩耍,也可以到幼儿园去实地参观、玩耍一下,帮助孩子熟悉环境,为顺利上幼儿园做好铺垫。
入园前还必须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和安全教育。幼儿期孩子的性教育主要以认识身体器官和身体保护为主。家长需要告诉孩子:人有两种性别,男孩和女孩,要告诉孩子男女孩的区别和优势,让孩子知道并喜欢自己的性别;知道身体部位的名称、作用,哪些部位不可以暴露,不可以让人触摸;告诉孩子身体部位受伤或有人触摸,必须要回家告诉大人,任何人威胁你都不要怕,爸爸妈妈会保护你。不一个人在教室以外的地方单独玩耍,更不要接受父母和老师以外的成年人礼物,不打小朋友等等。
家长尽量要做到每天询问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不要批评、训斥或打骂孩子,这样孩子才能够无所顾忌和无保留的把发生的事告诉家长。这个阶段的孩子表达能力有限,有时无法完整诉说清楚一件事情,家长要特别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及情绪变化情况。发现疑点,要深入、详细了解,及时发现、处理隐患或伤害,让孩子记住父母及一起生活的人的名字及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最好能倒背如流。
从孩子读幼儿园开始,孩子就开启了独立应对环境的生存模式。这个阶段的孩子,重点是学习如何做人做事,守规则、有规范等,让孩子成为一个能适应环境,有规则意识、良好习惯,正性三观的人。所以,家长要注重以下几方面养成训练:
守纪律、有规则
01
没有特殊原因,不随便给孩子请假不上幼儿园;按时送孩子上幼儿园,培养孩子守纪律、有规则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时间管理
02
有计划安排孩子一天的生活、学习时间,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自律能力,但应注意不要强制学习,打骂学习,超量学习,多采纳引导学习、吸引学习、游戏学习方式。
责任担当
03
对孩子身上发生的事情及时引导处理,培养孩子责任意识和担当能力及处理问题能力。如:孩子把东西弄坏了,与孩子商量解决办法,孩子把别人东西拿回家,要求必须还回去等等。
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积极认知、良好品格、学习兴趣的机会。孩子在这阶段,可能对父母的言说不能领会,处于懵懂状态。没有关系,我们主要是在帮助孩子建构一种积极的认知、行为模式,孩子逐步模仿学会了这种模式,能健康的成长和发展,后知后觉是没有关系的,要杜绝、防范家长认知里孩子还小长大自然就好了的错误观点。小看大,苗都没长好,长大如何能好?
家长要善于观察,善于抓点,善于施计,善于赞美、鼓励、肯定等,促进孩子迈出健康人格发展的坚实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