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赋予新的任务使命,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健康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国家民族的未来。“健康中国”建设亟需能够统摄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观来引领大健康事业之实践,这一价值观即“大健康观”。
“大健康观”是一种健康价值观。是以大健康为基础,通过凝聚、抽象、升华等理论建构方法形成科学的、有理论高度的,体现了健康价值原则、规范、理想与健康价值信仰,具有价值观核心要素和典型表现形式的健康价值观。闰希军等学者尝试对“大健康观”内涵作如下阐述:大健康观以国家健康价值观为核心,是以人类的健康、民族的健康为根本的健康价值存在论;是以人、社会、生态和谐为特征的健康价值本质论;是以追求天人合一,遵循健康生活方式为特征的健康价值方法论;是以实现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健康、道德健康,以及提高生命质量在内的整体的、全面的、全社会健康的健康价值目的论。
健康价值观是发展的价值观。不同的科学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文化传统,有与之相对应的不同健康价值观;人类在健康维护与促进实践过程中总是不断面临新挑战,新的健康价值观在其中孕育。“大健康观”是既有的健康价值观的继承、发展和外延,是根据时代发展、社会需求与疾病谱的改变,提出的一种全局性的理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健康观”,超越了狭义的、日常的健康观念,不仅仅指代体质与身体机能,而且更广泛地延伸到现代社会广域的健康概念,包括现代人在与现代科技、环境生态、商业文明以及多元社会发展往来互动过程中引出和诱发的种种健康危机的应对。
“大健康观 ”以国民健康优先发展为标准,把握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平衡发展。随着医学、生态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了健康维护、增进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合理性的关系所在,并且把人类健康生存发展与资源消耗、环境退化、生态恶化的威胁等联系在一起,寻找健康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共存,从而达到人的健康生存发展与自然、生态之间关系的合理调控和协同进化,为人类健康的维护、增强创造美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实现人类健康生存、发展所需要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为健康造就良好的社会及心理环境。社会医学、心理医学、人文医学已深刻且不断揭示着健康所需要的社会关系和心理环境。推进“大健康观 ”,更全面地思考大健康,真正高度重视医学模式的转变,创建健康医学模式将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大健康不仅是广为人知的熟语,它已被纳入国家的战略布局。唯有你我同行,传播“大健康观”,坚持通过舆论引导,更新健康观念,使广大群众树立起“大健康观”,“人人享有健康”的伟大理想方能得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