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三年之艾”是什么吗?
你知道它是一个成语吗?
孟子借艾与疾病的关系谈治国之道,认为想要得到天下的人,就要实行仁政、积累人气,获得民众的支持。这同害病日久,需要寻找陈年旧艾作药治疗的道理一样,平时不注意收集,是一辈子也无法得到的,急用时再去寻求就要误事了。之后,人们以“三年之艾”比喻无论干什么事都要事先做好准备,有备才能无患。
李时珍还在《本草纲目》中说“艾草能灸百病”,艾草药用价值一年之中最好的时间就是5月,除了能吃,还能用于辟邪去秽。
难道艾草功效还有时间新、老之分吗?当然有。民间曾有老话: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那我们怎么认识艾草这种植物?【社科5分钟】平台有请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邓玉霞从成语“三年之艾”讲起,带我们认识艾草。
看要点
1、民间有句老话叫:“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2、明代 李时珍 《本草纲目》:“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软细,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
3、因为艾灸操作简单,艾叶易得,人们把它作为家庭保健之用非常合适,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的作用。
4、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艾叶性温,一般湿热体质、实体体质和阴虚火旺的人最好不要艾灸,或者体质改善后再行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