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科普
“家庭中的生命教育”之——反思
邹晓彬 重庆市关工委青少年生理心理辅导团专家
发布时间 : 2023-05-26 14:30:42
访问量 : 2626
【字体: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扫 二维码便可分享朋友圈

说实话,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很沉重的!有一个母亲哭得死去活来,因为她初三的儿子抑郁在家已经半年不出门了......所以这位母亲也崩溃了,即来求助, 也声声抱怨孩子与丈夫给自己带来的不幸。

面对这位沮丧绝望的母亲,除了安抚情绪之外,我还轻轻说了一句:我能理解您的沮丧与绝望,但作为母亲,您觉得孩子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您有责任吗? 

这一问,她愣住了,然后说我有什么责任,我生他养他,他疯了我还有责任吗?

我说:不急不急,您是来解决问题的,不是来生气的对吧。她点了点头,表示认可!然后,我又小心翼翼问:作为母亲,您觉得自己对“责任”二字有正确的解读吗?对孩子尽到了监护人的责任吗?在家庭教育中传递了“责任”给孩子吗?您的孩子对生活和学习能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吗?孩子今天这个样子您真的一点责任也没有吗?

这一问,母亲沉默了,只是默默流泪,没有先前那么情绪化了......

我说,有一个事实我们不得不面对,因为孩子的任何问题都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凡是抑郁的孩子都与父母的情感忽视有关,至少说父母没有给孩子提供本应该给予的情感支撑,没有看见孩子的困惑,没有看见孩子的空虚,没有看见孩子的缺失,没有接纳、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没有与孩子形成稳定安全的情感联结所导致的。

父母对孩子情感的忽视,这是被很多家庭否定的,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其实对孩子而言就是一种不明显却无所不在的伤害。因为一个孩子的成长,只靠父母提供衣食无忧的物质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当孩子遇到障碍苦恼而挣扎时,需要来自父母的情感支持,需要来自父母的情感支持。

从这位母亲难堪的表情,面对自我解剖的那一刻,她首先感觉到的是痛苦,对于自己的教养方式也很难客观的描述出来。痛定思痛啊,当痛定了以后,是不是就可以客观描述呢?答案也是“很难”的!因为,有不少人是好了伤疤忘了痛,即使能反省,也许也不会100%客观的。

可见反思其实就是在铐问自己,所以,反思自省,犹如创痛酷烈,这需要很大的勇气。毕竟对自己的剖析需要诚实,需要坦白,需要彻底,应该说真正的反思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整个的心都交出来,把自己最隐蔽的东西统统都挖掘出来......这就是真正解剖自己的痛苦所在。

 那么,反省之后的改变更是痛苦的,其痛苦不在于行动上的魄力,而是在于真正客观认识自己,敢于解剖自己的魄力。只有在忍着痛楚来解剖自己,哪怕把自己完全否定也不为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找到教育问题的根出在哪里,找到了根源,才可以达到想帮助孩子走出困境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