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图书馆举办第五期崇德讲堂
发布时间 : 2021-11-04 17:07:14
访问量 : 7024
【字体: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扫 二维码便可分享朋友圈

   20211027日晚,市人文社科普及基地西南大学图书馆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普及系列讲座崇德讲堂5期《不止<长津湖>——中国英雄电影漫谈》在中心图书馆九楼经典阅读沙龙举办。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赵剑应邀作为主讲嘉宾。

   讲座中赵剑提出,当今流行文化中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即大众所理解的电影英雄常常是好莱坞式的超级英雄,而其他英雄类型受到的关注却比较低,这需要文艺工作者认真研究。

他对汉语的英雄一词追本溯源,认为英雄的概念根植于中国儒家文化传统,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基础,而到了近现代又有革新,尤其反映在电影这种艺术载体之中。《定军山》《长坂坡》作为中国最早的英雄电影,谭鑫培先生、任景丰先生和任庆泰先生等创作者在选择该题材的时候一定有其深刻的考虑,他说,无独有偶,《长坂坡》这段京剧名段在2020年上映的《八佰》一片中就被作为重要的表达意象。回顾了《大义灭亲》《爱国魂》《火里英雄》《海上英雄》《风云儿女》等早期英雄电影后,他认为一方面应关注当时概念与英雄概念的近似性,另一方面更要看到人民英雄概念的孕育和萌生。随着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英雄电影逐步成型。随后,他重点推介了建国初期拍摄的《中华女儿》《关连长》《青春之歌》等经典电影。

重新审视新中国成立以来电影事业的曲折发展,他重点分析了我国人民英雄电影在发展期(1979-2000)出现的主旋律电影,如《高山下的花环》《开国大典》《开天辟地》等,以及拓展期(2001-2011)的主流电影,如《集结号》《十月围城》《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他认为人民英雄这种电影类型尽管随着时代发展有所嬗变,但本质上已经获得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接受。

   他以2012年以来逐渐成型的新主流电影为探讨的重点,主要关注集锦献礼电影、商业化电影、重大题材电影等类型中的人民英雄形象。关于最近放映的影片《长津湖》,他认为:《长津湖》将电影原文本、中外纪录片、老兵口述史等影像资料交织一处,使全社会参与到对那段历史的钩沉,无形中型塑了全民对那段历史的集体记忆,传承了人民英雄的无畏斗争精神。

   一个半小时的讲座,让讲座参与者意犹未尽。赵剑在讲座结束时特别强调,塑造英雄形象是文艺创作的重要使命,英雄电影是为英雄树起的一座座影像丰碑,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力量。相信在中国电影人的集体努力之下,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优秀国产电影,包括积极宣传各行各业人民英雄的新主流电影。与此同时,随着文化活动的繁荣,观众观影素养得到持续提升,好电影也绝不会缺少好观众好票房

 

                                                                                                                                                                                                                              (西南大学图书馆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