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科普
【辩论100问】先秦诸子中为什么孟子的辩论更有说服力?
王安白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
发布时间 : 2023-05-11 12:40:01
访问量 : 245
【字体: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扫 二维码便可分享朋友圈

孟子的弟子问:外面的人都说您好辩。

孟子答:我哪里好辩嘛,我是不得已才跟他们辩。(“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这需要富国强兵,于是,各种强兵富国之策如雨后春笋。而孟子反其道而行之,大谈仁义道德,以此论证统治的合法性,有哪个国君愿意买这个账呢?孟子并不气馁,坚持自己的学说,不为利益改弦更张,逆潮流而动,这就需要他在思维和表达上狠下功夫。孟子的辩论风格自成一体,只要发现问题或观点具有可辩性,就辩论起来,而不在乎对手是谁,公卿大夫,贩夫走卒皆可辩,这一点类似与苏格拉底。

孟子自有应对之策。比如,孟子劝说齐宣王施行儒家的仁政,齐宣王早已知道孟子意图,就是不接招。孟子就跟他讲大道理,甚至搬出《诗经》,齐宣王有些不耐烦,故意说道:“先生的话可真高深呀!不过,我有个毛病,就是逞强好勇。”

孟子见子打子,说:“那就请大王不要好小勇。有的人动辄按剑瞪眼说:'他怎么敢抵挡我呢?'这其实只是匹夫之勇,只能与个把人较量。大王请不要喜好这样的匹夫之勇!”孟子举周文王和周武王例子,说文王和武王的勇使天下百姓安定。马上把齐宣王进行类比,“如今大王如果也做到一怒便使天下百姓都得到安定,那么,老百姓就会唯恐大王不喜好勇了啊。”

齐宣王发现自己处于被动,于是又找出一个理由:“我有个毛病,我喜爱钱财。”孟子针锋相对:“从前公刘也喜爱钱财,大王如果喜欢钱财,能想到老百姓也喜爱钱财,这对施行王政有什么影响呢?”

爱好钱财的理由被孟子驳回去了,齐宣王干脆使出最后的杀手锏:“我还有个毛病,就是好色。”心想:“我看你老孟如何应对。”孟子并没有惊讶,不紧不慢地回应:“爱好女色并非什么毛病,以往周文王的祖父就很好色,但他非常勤政。那个时候,男女都能适时婚配,没有剩男剩女,老百姓都能过上正常的夫妻生活。大王您在自己好色的同时,只要能够认真考虑并满足老百姓的需要,又有谁会指责您呢?”

经过这三个回合,齐宣王这一下可真的理屈词穷,哑口无言了。

正因为有孟子这样一位能言善辩的亚圣,才使得儒家学说不遮蔽于战国的硝烟,不沉寂于众声的喧哗。他用雄辩将儒家学说思辨化,由此捍卫并且发展了儒家学说。后来的儒家继承者们再也没有孟子这种思辨精神了,有的只是考据和演绎,结果,活活地把孔孟思想僵化为结构严谨内容刻板的义理和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