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五共五实”机制推动万达开乡村建设行动有效衔接
创新“五共五实”机制推动万达开乡村建设行动有效衔接
发布时间 : 2022-03-07 14:51:09
访问量 : 
【字体: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扫 二维码便可分享朋友圈

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市社科联研究室组织专家围绕创新机制推动万达开乡村建设行动开展应用对策研究,现将研究成果共享,以期对相关研究和建设有所裨益。

       

       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建好“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既是国家赋予万达开的重大政治使命,也是万达开面临的战略机遇和现实考验。推动万达开区域农业农村协同发展,必须创新“五共五实”机制,实现乡村建设行动的有效衔接。

一、坚持目标同向、规划共商,扎实推进“一体化”

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牢牢把握乡村建设的战略定位,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坚持以规划为引领,扎实推进万达开“一体化”发展。

一是分层分类定位。坚持因地制宜,分层定位充分彰显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价值,注重挖掘三峡文化、移民文化、红色文化、帅乡文化等特色元素,共同编制《万达开乡村建设行动全域规划(2022-2030)》,分类统筹规划万达开区域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度假综合体、农业特色小镇、特色农业强镇、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二是科学合理布局。合理布局区域生产力,建立产业链、供应链、技术链的密切联系。规划中既要突出“一体化”,也要体现“差异化”;既要突出“整体性”,也要体现“示范性”。通过科学的布局规划,最大化避免万达开区域乡村建设行动的“重复性建设”和“同质化发展”等问题。

三是谋划项目储备。加强规划衔接,共同谋划、储备一批农业生产类、乡村产业类、乡村生态类、城乡融合类、服务支撑类重大项目,每年形成并落实一批任务清单,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共商重大项目实施,共推具体事项落实。

二、坚持错位发展、产业共促,务实炒好“一盘菜”

始终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建设行动的重点,坚持错位发展、产业共促,务实炒好“一盘菜”,实现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的有效转变。

一是协同推进优势产业发展。依托已在万达开区域落户的德康、温氏、正大、希望、正邦等大型生猪养殖企业,联合推广生猪绿色养殖技术,培育优质生猪产业;以万州甘宁、龙沙、武陵等乡镇及达州渠县、大竹、开江等部分乡镇为重点,联动云阳和忠县,打造全国最大的晚熟柑橘产业集群;以达州万源、宣汉、大竹为核心,开州大进、雪宝山和万州孙家、太安、长坪为重点,协同发展生态茶叶产业带;依托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优势,合作打造成都-达州-开州-万州-巫山-宜昌及达州-开州-万州-忠县-石柱-黔江-酉阳-秀山-湘西精品旅游产业带。

二是协同搭建重要产业平台。充分发挥万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万州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开州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达州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要素资源高效聚集,协同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国家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园和国家农产品加工示范园。

三是协同建立专项调度机制。建立产业发展专项协同机制,充分挖掘在区位、资源、产业、生态等方面的优势,统筹推进产业规划的实施、基地建设、项目准入。适时进行专项调度,坚持务实高效,信息融通,积极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区域产业发展路径。

三、坚持纵深嵌进、政策共推,切实下活“一盘棋”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政策是保障。万达开要树立“一盘棋”思想,打破地方壁垒,通过建立政策共推机制,纵深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一是强化区域政策生成执行。探索经济单元与行政单元适度分离,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着力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联合制定一批地方生产标准,培育一批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尽早建立政策制定前会商、政策制定中协商、政策制定后执行的乡村建设政策生成落实机制。

二是强化重大政策协调沟通。建立重大政策沟通协调机制,协调创新产业扶持政策及涉农财政、土地、税收、金融等政策,尤其是三地农业农村委、乡村振兴局要积极展开政策会商,强化重点领域政策支撑,加快区域农业农村协同发展,共同打造川渝乡村振兴示范区。

三是强化重点领域政策争取。聚焦农业发展新业态和创新型农业企业,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万达开建立多种类型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示范基地。合力争取万达开三地在乡村振兴“过渡期”同步享受五年扶持政策,切实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政策层面的有机衔接。捆绑争取国家重大项目支持,共同开展国家相关改革试点,协同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撬动形成多元主体参与乡村建设行动机制。

四、坚持创新驱动、人才共育,据实打通“一堵墙”

乡村建设,人才为要。万达开要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坚持人才共引共育,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沉通道,据实打通“一堵墙”,破解人才瓶颈制约,促进创新驱动发展。

一是健全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立万达开三地人才共引共育共用机制,搭建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推动人力资源高效配置,健全区域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构建万达开人力资源服务与产业协同发展体系。积极融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建设,共建“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

二是合力打造农业科创一体化平台。以组建三峡山地农业科创中心为契机,引入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中国柑橘研究所、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重庆三峡农科院等科研团队,倾力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专家工作站。瞄准万达开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积极搭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推动科研成果有效转化。

五、坚持区域联动、生态共护,严实织密“一张网”

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以健全区域联动机制为重点,严实织密生态保护“一张网”,努力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标杆作用。

一是树立共建共治共享鲜明导向。万达开严格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建设要求,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要统筹推进区域生态质量提升持续增加城乡生态供给为重点,牢固树立共建共治共享的鲜明导向,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系统性着眼,强化生态保护、守好生态存量,强化生态修复、扩大生态数量,强化生态惠民、提升生态质量。

二是做好山水林田湖草项目统筹。万达开要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从优化保护格局入手锚绿色底图从统一开发利用入手推动绿色发展从创新修复机制入手强化绿色治理。做好山水林田湖草项目统筹,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强化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三是建立生态环保协同联动机制。万达开三地要重点建立健全生态环保沟通会商机制、跨界流域联防联治机制、生态环境联合监管执法机制、生态环境安全及污染事故处置联动机制,严实织密织牢生态保护网,合力构建区域性联动、上下游衔接、左右岸互补的“生态共护”新格局。    (中共万州区委党校课题组 成员:朱美丞 谢玲伶 吴纪树 陈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