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棒棒是一切的基础,你是否非常非常重视身体健康呢?“无病早防,有病早治”你觉得靠谱不?
人偶尔熬个夜似乎没什么大不了,不过看到相关报道,小编心头一紧:
不得不说,古人前瞻意识非常棒,比如“防微杜渐”,做事儿得趁早,健康得抓紧。中医形容人身体非常不好,会常用到一个词:“病入膏肓”,你知道什么是“膏肓”吗?有人还容易把“膏肓(huang)”念成“膏盲(mang)”,它到底是什么呢?在【社科5分钟】有请一位特别嘉宾,从晋文公求医,扁鹊治病的故事开始,为你解读。
看要点
1、中医里,把心尖部少量黄白色脂肪样的东西叫“膏”,有脂膏的意思。把心脏与膈膜之间的部分叫“肓”,用现代人体解剖学分析,应该是心脏与包膜之间的部位。换句话说,“膏肓”应该是人体心包。
2、古代中医认为,膏肓之处是人体最内里的部位,病由表及里,一旦进入这个部位,就无药可医了。“病邪入里一层,病深一层,出表一层,病轻一层”。
3、在中医里,膏肓除了代表人体内里的部位,还有一个叫膏肓的穴位。膏肓穴:位于人体后背第四、五胸椎旁开四横指处的一对穴位,它是治疗各种虚劳和慢性病的主要穴位。当久病不愈或者身体衰弱时,以此穴施灸,可以起到扶阳固卫、济阴安营、调和全身气血的作用,从而使身体恢复强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