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在苦难中成长——《草房子》
在苦难中成长——《草房子》
发布时间 : 2021-05-05 11:55:46
访问量 : 
【字体: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扫 二维码便可分享朋友圈

自从曹文轩2016年获得安徒生奖,国内对曹文轩及其儿童文学作品是一片赞誉,但随之而起的也有对曹文轩儿童观和儿童写作的质疑和批评。面对有争议的曹文轩作品,普通家长们该如何选择呢?

接下来,【社科5分钟】平台有请儿童文学研究者江雪以《草房子》为例,谈一谈她对曹文轩苦难美学作品的品读建议。

某社交平台上一位妈妈说安徒生《海的女儿》是在歌颂“爱情至上”,不应该给孩子看。这番言论引起了许多人的讨论,有赞同也有反对。对文学的解读有不同意见是正常的事,每个人都可以自由、正当地表达自己对文学的理解。但连最著名的安徒生童话进入日常阅读体系中都会有批评的声音,那么其它作品呢?

某报刊批评曹文轩的作品中存在女性柔弱化 、男性崇拜、过分的性与身体的描写等问题,质疑以《草房子》为代表的苦难书写的意义。我认为有批评是好的,意味着大众的阅读不是盲从的,但绝不能遗漏掉《草房子》这部充满美感的作品。

首先,有批评认为曹文轩作品中的性和身体的描写不适合孩子。但家长必须要知道,曹文轩的儿童文学作品整体是纯美的,涉及到身体的写作也是沉浸在表现人的美感氛围之中。

其次,关于曹文轩塑造了柔弱的刻板女性形象。这是一个作家的写作倾向,家长引导孩子阅读曹文轩的作品时,可以尝试着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和孩子讨论现代的女性是什么样子,通过阅读启发孩子学会思考。

最后,阅读以《草房子》为代表的“苦难美学”作品是有意义的。人的一生从年少时期就开始遇见苦难,在苦难中成长,苦难本身的审美化也意味着可以培养孩子们面对成长的积极态度。

文学作品需要赞美也需要批评,这样才能越读越明。儿童文学也是如此,所以请您和孩子一起读一读《草房子》,并在阅读中思考前进。

【科普多一点儿】

曹文轩出生在江苏盐城,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北京大学教授,2016年度安徒生奖获得者。

1988年,曹文轩的短篇小说《再见了,我的小星星》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1992年,长篇儿童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获得第三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1998年出版的《草房子》及其改编的电影更是多次获奖,深受中国孩子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