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王陵。在昭陵北面的祭祀殿堂两侧,原分布有六块青石骏马浮雕,人称“昭陵六骏”。“昭陵六骏”的原型是唐太宗生前骑过的六匹战马,因功勋卓著,唐太宗专门下诏为他们刻石纪念,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飒露紫和青骓。
六骏石刻据传为阎立德、阎立本兄弟合作完成,他们二人都是唐代著名的艺术家,阎立本是传世名画步辇图的原作者,而阎立德则是大明宫的设计建造者之一。
六匹骏马的尾巴都束成一个节,是为了防止马尾在奔跑时散开。骏马脖颈上的鬃毛还修成了整齐的三垛,这种装饰叫做“三花”。
昭陵六骏中,排于东侧首位的是“特勒骠”。特勒,是古突厥语中的一种高级官职,多由王室子弟出任。骠,有毛色黄里透白之意。传说此马的种群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汗血宝马。
特勒骠是大唐初年时,李世民出兵收复太原与河东失地时的坐骑,传说李世民骑着此马一昼夜间追敌二百多里,期间水米未进,当真神勇。故而唐太宗称赞特勒骠是“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入险摧敌,乘危济难”。石刻上的特勒骠膘肥身健,四蹄刨地,好似在仰头嘶鸣,虽然时隔千年,但站在它面前,我们仍然能感受到初唐时那雄健奔放的风采。
可惜的是,今天我们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看到的特勒骠,身上却有横贯上下左右的两道长长的裂痕,是被人凿开的。在1914年,利欲熏心的倒卖者将六骏尽数打成碎块,试图偷偷装箱运到美国,所幸被及时发现,没能得逞。只有最初运走的拳毛騧和飒露紫,为当时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收购,剩下的四匹,如今都静静地躺在西安碑林博物馆中。它们身上流畅均匀的肌肉和线条,与触目惊心的刻痕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时时提醒着参观者们,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