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年代,一点树叶都不和老百姓去争。这样的军队得到群众高度的拥护,能不打胜仗吗?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四周都是强大的敌人,凭什么能够坚持下来而且有所发展、不断的消灭敌人,敌人不能消灭我们?根本原因就是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一心只想老百姓
1942年,日军对晋察冀根据地的“封锁”和“扫荡”更加残酷,边区又遭遇了百年难遇的大旱,到处闹饥荒。面对严峻斗争和边区粮荒的双重困难,聂荣臻明显地消瘦下来。
一天,炊事员将采来的杨树叶,拌上仅有的一点玉米渣,做好后给聂司令送去:“司令,您忙了一天,吃点东西吧。”聂司令看了看,“这杨树叶从哪里来的?”,“报告司令,我们从山坡上的杨树林摘来的。”一听这话,聂荣臻眉头紧皱,“你们知不知道,老百姓早就断了粮,他们就靠这些杨叶度荒,你们摘了,那老百姓还吃什么?”年轻的炊事员望着平时很少发火的司令,委屈地流下了眼泪,“司令,这些天,您吃的不是谷糠,就是喂马的黑豆,一丁点儿蔬菜都没有,这样下去,您的身体……”炊事员话还没说完,就被聂荣臻打断,“你们不要只想到我,应该多想想边区的百姓!”
不与民争食
原来聂荣臻早就发现乡亲们到村庄边去挖草根、摘树叶当粮食度饥荒。他还了解到因为缺粮,个别连队战士也开始上山采摘杨树叶当军粮。他心里很着急,立即指示军区政治部马上发出训令:部队所有伙食单位,一律不准上山采摘杨树叶,更不准在村庄周围挖野菜,这些东西都要留给驻地群众。
“人民子弟兵绝不与民争食!”训令发出后,八路军战士突然不来摘树叶了。乡亲们很纳闷。难道部队转移了吗?他们明明还住在村子里呀!“今天早上八路军战士还帮着他家打扫院子呢!”,“我刚刚才看见八路军战士在帮着孤寡老人王婆婆挑水呢!”可他们为什么不来摘树叶了呢?仔细打听,才知道原来是聂司令发出训令,不让战士们上山摘树叶,要把树叶都留给老百姓。
老百姓心疼战士
“自打盘古王开天辟地,天下哪有这样的命令啊?”
一位老大爷来到了司令部,动情地说,“聂司令,您真是活菩萨呀!以前我们穷人就算饿死也没有上山摘树叶的权利,山上的那些树都是地主的。你们来了,我们就有希望了。可眼下闹饥荒,没有吃的,为了我们,战士们还要饿着肚子打日本鬼子,这哪行啊?请您收回成命,让战士们和我们一起上山摘树叶吧!”聂荣臻扶着老大爷说,“您老放心!我们正在想办法解决部队的粮食问题,眼前的困难,一定会过去的!”
为了战胜困难,晋察冀军区制定了一系列度荒方案,还组织开展大生产运动,从司令员到每个战士,都要开荒种地。聂荣臻还亲自养了两只奶羊,羊奶都分给了部队的伤病员和老百姓,他自己却一口都舍不得喝。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聂荣臻和他的战士,就是这样与老百姓同舟共济、生死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