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是主药,臣是辅药。成语“不按君臣”中,又蕴藏着怎样的中医奥秘呢?
成语“不按君臣”出自《水浒传》第111回:“解宝身边取出不按君臣的药头,张人眼慢,放在酒壶里。”说的是药方里违反“君臣佐使”的用药原则,不按君臣,就是违反药理,不分主辅,胡乱用药,后来引申为使用毒药的隐语。
在中药方剂配伍上,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四象结构”的理念,形成"君臣佐使、相互扶助、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动态平衡,以达成最合理的方剂结构,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所以,一张完整的中药处方,应该有君药、臣药、佐药和使药。
Q1:什么是君药?
君药,就是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它是处方的主攻方向,其药力居方中之首,是处方中不可缺少的药物。一般来说,一张方药中君药只有一味,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有二味君药。
Q2:什么是臣药?
臣药,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的药物,大臣们给力,辅助君王治国理政,国家才得昌盛。一般一张方药配伍处方中,臣药可以有二到三味。
Q3:什么是佐药?
佐药的意义有三个,一是佐辅治疗兼证;二是为佐制君药臣药的副作用,以消除或减缓主药的毒性或烈性;三是反佐,即与君药药性相反,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一般来说,一张方药配伍处方中,佐药可以有五到九味。
Q4:什么是使药?
使药的主要意义有两个:一个是“引药归经”,就是我们常说的引经药,指引或吸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二是调和诸药,使其合力祛邪,比如:素有中草药中“老好人”之称的甘草,就经常作为使药入方。
值得提出的是,中医也讲究灵活运用,针对病证的简单和复杂情况不同,用药味数可多可少,但是一方之中,君药必不可缺,而臣、佐、使三药则可酌情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