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磨刀节——是为纪念关公的忠勇仁义兼且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一种民俗,该节历史悠久且富有特色,于2012年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农历五月除了大家熟知的端午节,还有一个历史悠久,传遍大江南北的节日,那就是“关公磨刀节”,简称“磨刀节”。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生前是一个英雄,蜀国五虎上将之一!他手执青龙偃月刀,胯下神龙赤兔马,卧蚕眉、美髯公,英俊潇洒!他神勇无比,温酒斩华雄,水淹七军,单刀赴会,英雄绝伦;他忠心无比,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追随刘备;他智勇双全,镇守荆州六年,为蜀国的崛起立下赫赫战功;最后他败走麦城,大义归天。他是中国文化里“忠勇仁义”的代表,被美国学者杜赞奇称为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关羽死后,民间传说他成为天神,在五月十三日这一天磨他的青龙偃月刀。
如果这一天下雨,人们就会认为是关老爷施恩,这雨也会被称为“磨刀雨”,老百姓会杀猪宰羊感谢关老爷。除了求雨之外,农历五月十三这一天,还有一些其他的民俗。如祭祀活动,乡民们自发到关帝庙中祭拜,关帝庙中演剧三天,街坊邻居们还会聚在一起大吃一顿。有的地方还有关帝巡街的习俗,乡民们抬着关公坐像,浩浩荡荡,绕城一周。此意是借关帝的神勇,保卫地方安全。
从明代开始,随着华人向海外移民,磨刀节也被带到了世界各地。东南亚地区的越南、老挝、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在这一天都会有隆重的庆典仪式。
正如端午节是纪念伟大的屈原一样,磨刀节是纪念伟大的武圣关羽,中华民族用这种方式来纪念我们民族的精英,传承优秀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