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当代诗人舒婷在《致橡树》中描绘了具有独立人格和崇高理想的女性爱情观。用这首诗来形容燕妮和马克思之间的情感,再合适不过了。
在180多年以后的今天,当有人奉“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为圭臬,还有人着迷于影视剧作品中“霸道总裁爱上我”,180多年前的燕妮用一生证明了什么是伟大的爱情。
燕妮是典型的贵族小姐,和马克思从孩童时候起就一直是朋友。他俩长大后成为默契相许的恋人。要知道,这段恋情在当时是不被看好的——一来是两人之间“门不当户不对”,两人社会地位差距很大;二来是燕妮比马克思大4岁,姐弟恋承受了巨大的社会压力。但尽管如此,燕妮仍然坚守着自己对爱情的信仰。1843年,两个年轻人结束了7年爱情长跑,开始了人生新的征程。
马克思字迹潦草,有些字就连自己不久后也常常认不清楚,因此燕妮主动承担起大量著作的速记、誊抄和校对工作。对马克思学说的深刻认识,让她做助手工作时也融入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这让她感到充实而快乐。
在与马克思颠沛流离的一生相伴中,燕妮一共生育了7个孩子,但由于生活拮据,环境恶劣,最终只有3个女儿珍妮、劳拉、爱琳娜活了下来。至亲骨肉夭折,无疑让燕妮承受着巨大的悲痛,尽管如此,为了共产主义信仰,她把个人的痛苦置之不顾,始终像一棵挺拔的大树,与马克思并肩站在一起。
66岁那年,燕妮罹患肝癌。在她弥留之际,也许能回想起年轻时与恋人为了跳舞彻夜未眠,会回想起曾经为了接济流亡者而变卖名贵的首饰、衣物,也会回想起多少个与马克思并肩奋斗的日日夜夜,回想起50多岁时马克思仍对着自己生过天花留下了麻子坑的脸,宠溺地说“你是特里尔城最美丽的女孩”。
就像《致橡树》那首诗说的一样: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