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优秀幼儿故事的三个特征 ——从《萝卜回来了》说起
优秀幼儿故事的三个特征 ——从《萝卜回来了》说起
发布时间 : 2021-06-06 11:10:54
访问量 : 
【字体: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扫 二维码便可分享朋友圈

“妈妈,再给我讲一个故事吧!”

“爸爸,给我讲讲你今天上班遇到的故事吧!”

“老师,老师,我们要听故事……”

幼儿总是渴望听到故事。那么,成年人如何挑选好的幼儿故事呢?我们不妨以方轶群的幼儿故事《萝卜回来了》为例来进行分析,好的幼儿故事具备哪些特征。

首先,有一个明晰的、积极明朗的主题。 对幼儿来说,过于抽象的主题,蕴含意义和思想太复杂的主题,对听故事的幼儿来说既是听觉的挑战,也是理解力的挑战。因此,初期幼儿故事的选择尽量以明晰确定的主题为主。

《萝卜回来了》的主题就非常明确,围绕着“友谊”进行故事叙述。在叙述的过程中,通过小动物们的言行处处展示“友谊”的主题。例如,一开始,小兔子找到两个萝卜,因为肚子饿了,想吃萝卜,便把大的留给了朋友。而这个分享的行动恰恰点出了友谊的主题。重复的送萝卜行为就会不断用语言点明这是好朋友的馈赠,让友谊主题在故事中得到具体的阐释,在故事外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一波三折的情节。好的故事要引起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因此故事就需要由悬念、意外、反转来形成一波三折的效果,紧紧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小兔子饿得很,出门找食物,它找到了两个萝卜,却吃了小萝卜,留下大萝卜。这就给孩子们留下悬念了:小兔子不是很饿吗?为什么不吃了大萝卜呢?故事再用小兔子的话来慢慢解释:“雪这么大,天气这么冷,小驴在家里,一定也很饿”。这样,小兔子就把萝卜送给了小驴。故事进入平缓、放松的阶段。可小驴不在家,小兔子放下萝卜后会发生什么呢?小驴知道是小兔子送的吗?故事再次通过悬念提起孩子们听故事的心。孩子们也会好奇,小驴去哪里了呢?就这样,跟着萝卜一起,靠着一个又一个的悬念,我们读完了《萝卜回来了》这个故事。

最后,需要完整的首尾结构。朱自强老师认为“给孩子看的好故事往往有一个单刀直入的开头”。所谓的“单刀直入的开头”就是在故事的一开始直接点出故事主人公和故事发展的起因。

《萝卜回来了》开头写:“雪那么大,天气这么冷,地里、山上都盖满了雪。小兔子没有东西吃,饿得很。”这是对环境的描写,描绘了寒冷的下雪天,引出了没有东西吃的小兔子,正是因为没有东西吃这个核心的动力,才让小兔子外出寻找食物,然后送萝卜给自己的好朋友。那么,下雪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呢?一方面,下雪天的环境帮助儿童从环境的再现中进入故事的世界;另一方面,正是因为下雪天,食物才不好找,进而表现出朋友们在这恶劣天气里仍然进行分享的温暖行为。

好的开头迅速引入故事,而一个完整的、必须告知结果的结尾也很重要。孩子们听了故事总想知道结果。这个结果既要是安全、温暖的,也要回应故事发展中最重要的悬念。《萝卜回来了》最大的悬念就是谁最终会得到萝卜?故事的最后萝卜回到小兔子的手里。萝卜回来了的结局不仅点明了主题,还让萝卜因朋友们一个送一个的过程而充满了爱的象征。这就提示着大家我们这个故事讲完了。

当然,一个好的幼儿故事还有许多其它特质。但总的来说,健康、有趣又充满爱的主题,一波三折的情节和完整的首尾是好的幼儿故事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