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三国演义》对关公文化的传播
《三国演义》对关公文化的传播
发布时间 : 2021-06-11 14:27:25
访问量 : 
【字体: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扫 二维码便可分享朋友圈

《三国演义》具有曲折的故事情节,深厚的内涵文化。其中的关羽形象,符合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道德理想,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象征。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有这样一些特点:勇、义、礼、智

一、勇

书中通过桃园结义、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刮骨疗毒、水淹七军等一系列故事将关羽塑造成了一位盖世英雄。

二、义

当关羽被困土山,进退无路,欲为忠义赴死时,被张辽“三罪”之说所动, 立下“ 三约”,然后下山投降。

三、礼

曹操欲乱其君臣之礼,使关羽与二嫂共处一室,他无越轨之举,而是秉烛立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倦色。

四、智

关羽熟读《春秋》,兼通经史, 儒雅绝伦,成为了儒家所推崇的完美的道德表率。

有学者分析了11个关羽故事,总结了《三国演义》对关羽故事的加工改造:第一类是以历史事实为基础进行渲染增饰,如“斩颜良”、“水淹七军”、“刮骨疗毒”等;第二类是依据史事进行演义移植,如“古城聚会”、“单刀赴会”等;第三类纯属虚构,如“温酒斩华雄”、“降汉不降曹”、“月下斩貂”等。

关公造型

现在我们看到关公的造型:卧蚕眉, 丹凤眼, 赤面长须, 手提青龙堰月刀, 坐跨赤兔马, 左有关平, 右有周仓,或是右手执《春秋》,左手捋长须。这一形象,来自《三国演义》的渲染。后人也会根据对关羽的崇敬,或是各个民族的风俗进行一些修改。比如四川梓潼的关帝为金面,一些帮会组织里有黑面黑袍关公,藏族的关公造型则与格萨尔拉康类似。

在《三国演义》对关羽形象的细致描摹之前,史书中对关羽的形象是点到为止,语焉不详的。《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 关羽传》对关羽外貌的描写,仅有长髯。

关羽用刀

关羽所用兵器最初所见材料是用的剑而不是刀,到了宋代才出现了关羽用刀的记载。在元杂剧和《三国志平话》中,刀成了关羽形象的组成部分。《三国演义》给关羽的刀起名为“青龙偃月刀”。随着《三国演义》故事的广泛传播,中国民间有了这样的俗语:“关公门前耍大刀”。

赤兔马

在《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吕布被杀后,曹操得此宝马,后为收买关羽,转赠关羽。在关羽离开曹操去寻刘备时,所有东西尽数归还曹操,唯独留下此马。从此,赤兔马随着关羽南征北战,直到关羽被杀,赤兔马也绝食而亡。形象的稳固为后世对关羽的崇拜有了一个共同的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国演义》为关羽崇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