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务是怎么产生的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务是怎么产生的
发布时间 : 2021-12-12 15:08:08
访问量 : 
【字体: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扫 二维码便可分享朋友圈

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那么这个民族复兴的任务是怎么产生的呢?总体来说,民族复兴的任务产生于灾难深重的近代中国,是时代的最强音。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复兴”是指“衰落后再兴盛起来”。“民族复兴”,顾名思义,是“使曾经衰落的民族再度兴盛起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所谓“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历史的镜头来透视。

镜头一

“西方侵略者在东方海岸上架上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

这句话源自于抗美援朝胜利之际,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元帅所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句话道出了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列强以极少的兵力就能在中华大地上,横行无忌,肆意侵略我们,掠夺我们财富、杀戮我们人民的残酷事实。

镜头二

“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孙中山先生

这句话是孙中山对当年中国虚弱无力、人心涣散状况所发出的悲叹。当时,民族精神可以说衰落到了极点。国难当头,虽然有人在英勇抵抗侵略,而更多的人却成了围观“看客”,甚至还有很多人为侵略者提供各种的帮助。这也是在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面前,中国一败涂地的一个重要原因。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也指出:“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

镜头三

“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之调查。虽然,遭受到空前磨难,但仁人志士们仍苦苦的思索探寻着国家的出路。

1932年11月《东方杂志》以“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么样的?”为题向全国知识界人士征文,其中包括了胡适、柳亚子、徐悲鸿、郑振铎、巴金、茅盾、俞平伯、郁达夫、邹韬奋、林语堂、梁漱溟、朱自清、叶圣陶等大批人们所熟知的知识分子。面对岌岌可危的山河潦倒,面对遍体鳞伤的家国现状,他们纷纷期盼山河不再破碎,盼民族走向复兴,盼人民安居乐业。可见,那时的中国梦,是中国人心底共同的隐痛,也是共同的心声。

镜头四

“可爱的中国”

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于1935年牺牲前写下了《可爱的中国》一文,他畅想和讴歌道:“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

这段澎湃豪迈、激情四射的文字寄托了方志敏烈士对未来中国无限美好的期盼,可以说是方志敏的中国梦,但也清楚体现了近代以来为拯救灾难深重的祖国,全体中华儿女不屈不挠、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中所凝铸成的共同梦想,体现了时代的最强音,更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