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的孩子以前完成作业不拖延,现在有些拖延了,那可能是遇到障碍了;如果您的孩子完成作业时,不是全神贯注、一气呵成,那也可能是遇到障碍了;如果您的孩子作业错误率比较高,而他从不请教,那也可能是遇到障碍了。
一个母亲说孩子不爱学习,每晚作业总要拖延,物理根本不做。为了作业,与孩子的关系非常紧张,甚至对生命都失去了勇气······
面对孩子的作业,父母可以评价但不能论断孩子不爱学习!负面评价就是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并成为孩子未来生活的预言,这是毁掉孩子最有效的办法。一味消极评价,日积月累就会形成顽固的挫折感,影响孩子的学习甚至身心健康。如果能静下心来走进孩子,了解孩子拖延背后的原因,或许家庭现状就能够改变;所以,需要父母去洞察而不是忙着焦虑论断。
有一个现象值得大家关注,孩子上了初中之后,和父母的心理距离比小学时候远,不会像小学的时候什么都对父母说,而是选择性地跟父母交流。特别在学习方面,一些不好的地方往往选择不说,这就要求父母用心主动地从蛛丝马迹中去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和心态。
比如,你可以装作不经意地问起孩子的学习情况,晓彬老师之所以说“装作”不经意地问,是因为我了解到,好多初中生已经不爱回答这样的问题了。当你不经意问的时候,不要指望从孩子的回答中找到答案,而要从他们回答你问题的感觉中去找答案。
如果孩子回答的时候眼神带有恍惚,或者不和您对视,或者支支吾吾,一般可以判断孩子在学习上遇到障碍、甚至挫折了。因为学习好的孩子,遇到难题会有兴奋感,遇到错误会有紧迫感,而学习有障碍的孩子,遇到难题会躲避或者应付,甚至会对作业的对与错失去判断,就算知道错了也没有能力去修正。
作为父母,当孩子遇到学习障碍时,要客观,要有所察觉,有所鼓励,有所帮助。引导孩子不受成见束缚,养成孩子内控的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