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4日上午,市社科联在机关会议室召开“重庆市社科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座谈会”,我市部分知名专家、区县社科联代表、市级社科社团代表、民办社科研究机构代表、部分高校科研机构负责人共3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颜克亮,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兼秘书长孟东方,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毛洪勋,市社科联副巡视员吴重会等出席会议。会议由毛洪勋副主席主持。
与会专家围绕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高度评价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三军医大学教授、重庆市哲学学会副会长余显礼教授认为专门用一次全委会来研究文化问题,在我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意义非常重大。这是党中央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的基础上作出的英明决策。重庆大学梁平教授认为,我们党从十六大开始就大力推进文化建设,但这次进行了全面总结,作出了专门的决定,形成了今后文化改革比较完整的理论,对下一步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重庆工商大学薛新力教授认为,这次会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文化建设进行专门研究,并做出一系列决策部署,使从事文化工作的同志倍感振奋,同时也增强了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重庆市价格协会秘书长兼重庆市写作学会副会长高唐认为,充分体现了我党在文化上的高度自觉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必将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二是与会人员积极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建言献策。专家们认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最重要的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以此为文化发展的灵魂和主心骨,引领文化健康发展。
重庆渝蓉城乡发展研究院院长赵宜胜认为,我市在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直辖后的基本矛盾,即“加快”、“率先”与相对落后的基层实力之间的矛盾,“基层响应能力”不强的现实在文化发展方面比较突出。因此,他建议,第一,要转换机制:既要盘活存量,又要激发增量;戏要加强政府这只手,又要加强社会、市场这只手,更要探索“小政府、大社会、大市场”以及“党政推动、社会响应”的良性机制。第二,要扩大开放:要大力引进优秀文化人才和团体,创新团队与文化产业实体,还要学习借鉴国外文化产业发展先进经验。对优秀文化产业企业总部入驻重庆给予政策、资金和项目等大力支持。
重庆文理学院杨忠谦教授建议,要重视健康的社会环境对文化体制改革的影响,为此,要加强法制建设、廉政建设等配套建设。要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从政治的高度正确认识和评价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进而研究其对当代文化繁荣发展的影响。西南大学蒋登科教授建议,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重庆要把握全国潮流,立足本地抓特色,明确重庆的特色所在,推出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项目。
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兼秘书长孟东方教授从详细分析美国的文化发展出发,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提出了变革传统观念、实现文化的经济价值,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拓展规模,打造品牌、提高资源的文化转化能力,通过科技创新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能力,加快文化人才的培养,政府的角色转变、加大支持力度,立足市场、强化文化产业和文化需求的关系,加强协调、拓展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健全文化的管理体制、完善法律法规等十个方面的对策建议,并做了详细阐述。
三是与会人员探讨了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相关的问题。重庆大学梁平教授建议,全民、全党和政府的各级单位要带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来加快文化体制改革。他认为,坚持文化多元化,多层次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等,始终确保文化体制改革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陈晓莉认为保障改善民生与文化应当同行,精神文化产品可以关照民生,营建良好文化环境可以滋养民生,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以保障民生,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产业满足民生。西南大学教授、重庆市应用写作学会会长袁智忠认为,我们讨论文化大发展、打造文化强国以及文化多元发展同时,应当吸收经济发展当中出现的问题,注意它的两面性。文化发展方面也要注意它的负面,如消极的文化、腐败的文化、不和谐的文化,我们要一开始避免或者克服。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会长叶贵本认为要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审视当代文化建设,引领社会每一位成员从如何做人这一根本问题出发来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会议结束时,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颜克亮作了讲话。他认为全市社科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会全精神,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必须进一步坚定用马列主义等理论体系来指导文化发展繁荣的信念。他要求全市社科界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精神,认真抓好对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自觉把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与发展社会科学事业统一起来,主动深入研究事关文化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努力为文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