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由重庆大学山地国土空间研究所和重庆市心智产业经济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新重庆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部分专家学者座谈会”在重庆两江经济数字产业园成功举办。与会专家就如何发挥各自领域智力服务优势,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交流座谈。
重庆市心智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谭修刚认为智库产业化是促进产学研协同联动,推动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推动力。智库应加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不断总结、概括形成新的理论、方法和思维,指导新质生产力的实践和持续进化。
重庆大学山地国土空间研究所所长曾卫认为“新质生产力”是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经验总结出的理论,是前沿的、发展的新理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给建筑行业带来机会,建筑行业应重新总结梳理经验,融入新质生产力。
重庆大学山地国土空间研究所高工、副所长陈克华说:“新质生产力和原有生产力互相影响作用,以合适的方式将其孵化为高质量生产方式,将进一步丰富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中建科技集团西部有限公司建筑总工、一级注册建筑师陈东亮说到:“建筑企业现在在着力探索建筑行业发展的新方向,实现资源、要素一条产业链融合,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余晓玲认为,新质生产力是在新的发展理念下发展形成的,要进一步全面、准确地学习领会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到观念新、理论新。高职院校的学校学科建设要顺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顺应新发展改革的需求,顺应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需求。
民盟重庆市委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委员、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梁容认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特征是创新,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时要为政府创新驱动战略提供支持,在国土空间规划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乡村振兴领域积极推动创新。
重庆市心智产业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丽菲认为新型社会智库在生产要素、生产资料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相吻合,智库发展要积极融入新质生产力,通过解读、拥抱、对标、领跑,实现智慧共享。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安市原文联主席童光辉认为文化要为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大动力。他认为区域和产业没有文化铸魂是没有未来的,新质生产力的最大特征就是创新,文化是根是魂,新质生产力理论也将加快文化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水平。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原院长易小光认为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针对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会适时地提出新的理论指导。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面对国际先进产业、先进技术的制约,中国需要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动力、新增长模式,新质生产力理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与会专家还围绕智库如何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如何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贡献力量作了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