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喀斯特洞穴旅游解说系统构建研究——以重庆为例
喀斯特洞穴旅游解说系统构建研究——以重庆为例
发布时间 : 2016-08-10 15:22:40
访问量 : 
【字体: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扫 二维码便可分享朋友圈

(一)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科学合理的旅游解说系统是洞穴旅游开发与管理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帮助游客更好地理解喀斯特洞穴相关的科学知识,获得深层次的旅游体验,提高游客的满意度,更能向游客传递洞穴保护的理念,引导和规范游客的行为,实现洞穴管理者对游客的管理,更好地促进洞穴的保护。

本课题旨在对重庆市主要喀斯特洞穴景区(点)的旅游解说系统现状、游客对解说系统的需求和洞穴旅游解说的对象进行分析,找出重庆市现有喀斯特洞穴旅游解说系统存在的问题,了解游客对洞穴旅游解说系统的需求,分析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的特征,通过对解说媒介的适用性和解说内容体系的分析,构建喀斯特洞穴的旅游解说系统,以促进洞穴旅游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该项目不仅具有重要的洞穴旅游学术价值,而且可为洞穴管理者和洞穴规划者对喀斯特洞穴旅游解说系统的建设、导游词的编撰及完善、洞穴的宣传营销、洞穴的规划与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和创新性

1.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

1)喀斯特洞穴旅游解说系统现状分析。对重庆市知名的、代表性的喀斯特洞穴(如芙蓉洞、雪玉洞)的旅游解说系统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喀斯特洞穴旅游解说系统的构建提供依据。

2)喀斯特洞穴旅游解说系统的受众调查与分析。对游客准确的分析与研究是洞穴旅游解说系统的基础。通过对重庆市洞穴景区(点)游览的现实游客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游客对洞穴旅游解说系统的需求。主要包括出游方式和游览目的、对旅游解说媒介的偏好、对旅游解说内容的需求、对洞穴旅游解说系统的整体感知等。

3)喀斯特洞穴旅游解说系统的解说对象分析。旅游解说对象即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开展的基础,也是旅游解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类型的旅游解说对象需要采取不同的解说方式,解说内容的侧重点也不同。喀斯特洞穴作为一项特殊的旅游资源,有其独特的资源特征。本研究从喀斯特洞穴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文化知识两个方面对喀斯特洞穴的资源特征进行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旅游解说活动。

4)喀斯特洞穴旅游解说系统的解说媒介分析。对于不同类型的景区,不同的解说媒介发挥作用的力度是不一样的;同样,在景区(点)游览过程的不同时点,不同的解说媒介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本研究通过总结归纳各项解说媒介的优缺点,选取重庆市有代表性的喀斯特洞穴景区(点)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解说媒介的使用情况和适用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喀斯特洞穴旅游景区(点)各项解说媒介的解说效力,从作用时点和作用范围两个方面对喀斯特洞穴解说媒介的适用性进行系统分析,对解说媒介的规划设计提出建议。

5)喀斯特洞穴旅游解说系统的解说内容研究。解说内容与解说媒介是合为一体的,在喀斯特洞穴旅游解说媒介适用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具体解说媒介的解说内容。运用内容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分析当前国内喀斯特洞穴解说内容的特点,并结合专家意见和游客需求,构建喀斯特洞穴旅游解说内容框架体系和撰写要求。

2.研究成果的重要观点

(1)喀斯特洞穴丰富的科学内涵使其区别于一般的旅游吸引物,游客对其解说内容和解说媒介都有特别的需求。在解说内容方面,游客希望以洞穴科学知识为主,并融入相关的动植物知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内容,将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增加吸引力。在解说媒介方面,游客认为最重要的是导游解说,希望导游员具有专业服务技能、良好的综合素养和洞穴相关的专业知识;其他解说媒介应相互配合,牌示系统还应加强在内容、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安置等方面的规范性;解说印刷品的种类应丰富多样,制作精美,信息充足;视听多媒体应从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改进;游客中心应在位置和方便性的基础上,完善服务功能和服务设施,为游客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2)喀斯特洞穴不仅包含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还包含多彩的洞穴文化,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在构建喀斯特洞穴旅游解说系统时要请洞穴专家对洞穴景区的资源属性进行调查,明确该景区可传递给游客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洞穴文化知识,通过构建解说系统,将喀斯特洞穴独有的资源属性和相关的洞穴知识传递给游客。

(3)在喀斯特洞穴旅游解说系统中,不同的解说媒介作用的时点不同,不同的解说媒介作用的效力不同。在构建旅游解说系统时,应根据各项解说媒介的作用时点和作用效力,在合适的地点布局适用的解说媒介,加强各项解说媒介的相互配合,对洞穴资源进行多方位展示。

(4)导游解说词的编撰是解说内容构建的重点,导游解说词的撰写应全面、系统,包含“欢迎词”、“游览须知”、“洞穴概况”、“洞穴景点讲解”、“欢送词”5部分内容;应重视 “游览须知”,注重对游客的引导和教育;解说词的内容应以洞穴科学知识为主线,适当穿插相关神话故事,兼具科学性与趣味性。其他媒介的解说内容应根据解说媒介的特点,选取相适应的内容传递给游客。

3.研究成果的创新性

对喀斯特洞穴旅游解说系统现有的研究成果都是从某一方面进行定性的阐述,缺乏完整的理论构建,从研究方法上看,多采用定性的观察法和描述法,方法单一,定量分析不够。本研究通过对喀斯特洞穴资源的独特性与洞穴游客需求的分析,运用多种定量分析方法,借鉴景区旅游解说理论,构建喀斯特洞穴旅游解说系统,这在国内洞穴旅游研究领域属于拓荒性工作。

(三)成果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及社会影响和效益

1.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1)丰富了喀斯特洞穴旅游的研究成果,完善了喀斯特洞穴旅游解说系统规划的相关理论。目前,喀斯特洞穴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洞穴景观的形成机理、洞穴景观的旅游价值评价、洞穴的类型划分、旅游活动对洞穴环境的影响、洞穴景观的保护、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洞穴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等方面,对喀斯特洞穴旅游解说系统的研究成果较少;从现有喀斯特洞穴旅游解说系统的研究内容上看,几乎都是从某一方面进行定性的阐述,缺乏完整的洞穴旅游解说系统的理论构建,没有一篇喀斯特洞穴旅游解说系统的研究成果;从研究方法上看,多采用定性的观察法和描述法,方法单一,定量分析不够。本研究从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文化知识两个方面对喀斯特洞穴的科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丰富了我国现有喀斯特洞穴科学内涵的理论研究。选取重庆市代表性的喀斯特洞穴景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和田野调查法对这些洞穴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的现状进行分析,运用IPA方法对这些洞穴景区的到访游客进行调查分析,通过统计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旅游解说系统,完善了现有喀斯特洞穴旅游解说系统规划设计的定量化研究方法;本研究可为今后国内喀斯特洞穴旅游解说系统的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2)本研究构建的旅游解说系统可为今后国内喀斯特洞穴旅游解说系统的规划提供借鉴,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通过对各项解说媒介在喀斯特洞穴景区的适用性分析,提出对各项解说媒介的设计建议,以及各项解说媒介的解说内容,特别是导游解说词编撰和创作的内容指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以直接为喀斯特洞穴旅游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的构建提供借鉴。

2.社会影响和效益

本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基于AHP法的喀斯特洞穴导游解说词内容构建研究》一文,通过2014年9月参加第十九届全国洞穴学术会议交流,辽宁本溪水洞、四川通江诺水河狮子洞就邀请课题组,帮他们重新编写洞穴导游词;此外,还帮助四川通江诺水河狮子洞重新设计解说标牌,科学合理的导游词和解说牌受到了相关专家、游客、当地政府的高度评价,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2015年8月参加第二十届全国洞穴学术会议交流后,贵州织金洞、双河洞也发出邀请,帮他们编写导游解说词。

(四)对策建议

1.喀斯特洞穴开发者和管理者应重视其旅游解说系统的建设

喀斯特洞穴旅游解说系统是一个综合、全面的系统,洞穴景区的开发者和管理者在构建解说系统时,应全面考虑解说受众、解说对象、解说媒介、解说内容四者之间的关系,使喀斯特洞穴景区的解说系统化,发挥最大的解说效用。

2.制定重庆市喀斯特洞穴旅游解说系统标准

重庆市喀斯特洞穴景区(点)的旅游解说系统水平差异较大。综合来看,知名度高、发展水平高的旅游洞穴,其旅游解说系统的水平比较高。因此,相关部门(如重庆市旅游局、洞穴旅游协会等)有必要制定喀斯特洞穴旅游解说系统的标准,提升全市的喀斯特洞穴景区(点)旅游解说系统的水平。同时,也应考虑各个洞穴景区(点)的差异性,组织专家在统一的标准下细化不同喀斯特洞穴旅游解说系统的等级标准。

3.不断更新完善喀斯特洞穴旅游解说系统

喀斯特洞穴旅游解说系统的构建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动态系统,解说系统应根据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特别是解说内容需要实时更新。因此,洞穴景区(点)的管理者应每隔几年重新编撰解说内容,对解说媒介进行更新换代。

 

项目负责人:西南大学杨晓霞;项目来源:重庆社科规划一般项目《喀斯特洞穴旅游解说系统构建研究——以重庆为例》(项目批准号:2013YBGL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