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保海率市社科联机关干部,民盟市委直属工委及博众重庆发展研究院等相关专家学者组成的工作调研组一行近20人,赴云阳县清水土家族乡龙洞村开展乡村振兴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党支部结对共建工作调研活动。
(图:李保海参加龙洞村乡村振兴调研工作座谈会)
1日下午,李保海在云阳县清水土家族乡龙洞村参加座谈会。会上,市社科联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陈颖同志就市社科联机关党委所属党支部与龙洞村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的目的意义、基本内容、工作要求及具体措施等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随后,调研组一行听取了龙洞村党支部书记谭平秋同志关于龙洞村村容村貌、产业发展及乡村振兴等相关情况汇报,以及市政协办公厅帮扶集团派驻云阳县清水土家族乡工作队队长黄兵同志关于工作队工作进展、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等方面情况介绍。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如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这个主题,从生态环境保护、文旅农旅融合、农村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交流,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建议。
(图:李保海讲话)
在听取了大家的汇报交流和有关情况后,李保海首先对龙洞村在驻乡工作队的引领和助推下,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各位专家学者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表现出来的高度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表示感谢。随后,他结合大家的发言,围绕如何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和应对策略谈了相应的意见建议。一要注重产业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由此可见,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相应产业作支撑,自身造血功能构建不起来,乡村振兴的各项任务就会落空、目标就会跑偏。因此,要注重培育适合自身生态环境条件和人员构成状况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正确处理好速度与效益、投入与产出、当前与长远等之间的关系,努力创造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二要选择优良产品。古人讲,“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就说明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生长出来的产品,往往是完全不一样的。然而,产品质量的高低是检验我们工作得失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要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邀请有关方面专家学者对龙洞村的地理环境条件开展调查研究和深入分析,结合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集中精力培育1-2个质量上乘、特色鲜明、适销对路的优良产品,切忌多点开花、平均用力。三要创新经营模式。要努力在构建农业生产公司化、集约化、信息化等经营模式方面下功夫,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有效统筹各类资源,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尤其是对那些老百姓暂时还不太理解、不太认可、不易接受又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产业,一旦认准了,党员干部就要在资金投入、产业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引领带动全体村民行动起来、参与进来、形成合力,着力打造责任共负、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命运共同体,让人民群众既看到实惠,又得到实惠。四要善于借势借力。一个地方的发展,顶层设计很重要。要坚持以全县整体规划为统领、以乡镇区域规划为遵循、以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立足龙洞村自身实际,借助有关方面专家资源力量,对乡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文旅农旅融合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顺势而为,切忌搞盆景工程、面子工程。在这方面,希望社科界的专家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牢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使命担当,奋力谱写乡村振兴的绚丽华章。五要坚持循序渐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既等不得、也急不得。要始终坚持脚踏实地、慎终如始的工作作风,既要胆大,也要心细,既要敢于创新,也要善于创新。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与坚韧,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扎实有效地推进,奋力实现既定目标,切忌贪大求全、一哄而上。六要确保可持续性。乡村振兴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要重视输血、更要重视造血,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内因作用,把农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干劲激发出来,教育引导其不断克服“等靠要”思想,切忌搞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半拉子工程和一锤子买卖,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
2日上午,调研组一行先后到清水乡龙洞村、岐山村、竹台村及乡政府机关等地,进行实地调研走访。详细了解基层党建工作、非遗文化传承、乡镇建设规划等情况,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同时,李保海一行还看望了市社科联机关驻清水乡龙洞村工作队队员邹文华同志,对她驻村期间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勉励她继续发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完成组织上交给自己的光荣任务,决不辜负龙洞村父老乡亲的期望和重托。
(图:李保海调研岐山村基层党建工作情况)
(图:李保海调研竹台村非遗文化传承情况)
(图:李保海调研清水乡政府建设规划情况)